林州八景之:清泉映月 山寺留池痕 林中闻经声

2014-07-29来源 : 互联网

“雾失青山,飞云耸阙,觅寺观知何处。车路轮痕,忽听得鸡声语。《志》书中,印月清泉,引天数,游人欣慕。是曾经六**华,惹骚客多少诗赋。清池辉映罨画,叹古僧人欲静,令今无睹。翠绿茵茵,新造就楼阁妩。水河村,生态蓬瀛,美山水,直连云翥。须高歌盛世升平,促金瓯阔步。”这一*《绮罗香》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姚村镇水河村。

水河村西南山麓的密林中有一古寺,名清泉寺。寺因山泉清澈、四季不绝而得名。寺院内以前曾有一山泉涌出形成的水池,名印月池。林州八景之一的“清泉夜月”当指此处。明万历《林县志》中如此描述这一奇景:“清泉寺在姚村西山之麓,寺旧有池,斜照池水能见平原之村落人家,历历如画。又每值阴夕晦黑,澄潭印月皎焉*明。后寺僧为游客所苦,填池建刹焉。”根据志书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到寺中那一个清澈见底的大水潭曾令多少人留连忘返的情景,以致僧人“填池建刹”。自明万历25年以后人们便再也见不到此景了。故明万历《林县志》主编郝敬之建议将此景从八景中去除,易之“天平菩萨”或“宝泉晴雨”。现在,当我们重访此景时,只见到寺院中的一个南北宽约7米、东西长约16米的水池,且池井水甚少,哪里还有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景况。与记者同行的牛揆老人触景生情,一*《绮罗香·清泉印月》表达了人们的遗憾和对风景迷人的水河村的赞美之情。

水河村的村民反映,寺中现有的这一水池,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姚村镇西丰、北杨、坟头等村群众所建。当时,几个村的群众为寻水源,重又在清泉寺院东南处挖土石、建水池、蓄泉水,使印月池重见天日,造福百姓。再往后,村里有了机井,此水池便废弃不用,自此成为善男信女到寺中祈祷时饮水池。池不大,水不深,自然奇景难见。倒是这几年清泉寺的规模大了许多,且每日可听到虔诚的诵经之声。

不过,在明万历初年,寺中的印月池仍在,这一奇景曾令当时的林县人神往。明万历初年,姚村李家岗人李瑞遭人陷害,罢官返乡。那一年秋天,心情郁闷的李瑞来到了清泉寺。当时由于历史原因,寺中的僧人已散,只留下那倚山而建的佛殿和一池清澈的泉水。李瑞有感而发,遂在佛殿木柱上题诗一*。诗曰:“别却清泉已数秋,重来此曰意夷犹。翻经支遁今何在,题柱相如旧愿酬。山倚梵宫光拂宇,水连琳境影侵楼。盈眸骨肉增佳况,满谷和见散夙愁。”这*诗是我们发现的有据可考的有关清泉寺、印月池的古诗作之一。李瑞久居外地,早已有心重游故乡美景,今日“愿酬”,烦闷顿消,再想到家中子弟多有长进,更是“满谷和风散夙愁”。从李瑞的诗中不难看出,水河村这一带在以前就是风景怡人、寺庙集中、文人游客云集的场所。

尽管古人游览之作多为触景抒怀,诗文中描绘的美景奇观常见想象之印痕,但由于清泉寺处在幽静的山林中,这里林深树茂,物种繁多,夏秋时节更是泉眼迭现,凉爽宜人,现在到此也会令人心所神怡。这里更有“**生态村”“安阳市级森林公园”之称的水河村,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植被、飘香的果园和多处文化历史遗址,让人看到的将又是另一番景象。假如李瑞再世,重游此地,定会感慨万千,哪里还会有一点点“夙愁。”

标签: 旅游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