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八景之:荫亩莎罗 树不存银杏秀于林

2014-07-29来源 : 互联网

莎罗树又称菩提树,广布于东南亚热带,在我国种植的历史当是唐贞观年间,由印度引入我国。林州的莎罗树即是八景中的一景——荫亩莎罗。

一棵树即是一景,原因诸多。其一,莎罗树本不生长在我国,那时在林州惟有一棵;其二,莎罗树是佛教圣树,“道教亦称之为圣树”(乾隆林县志);其三,这棵树连着两个人、一座道观。两个人都是大名鼎鼎的道人,且都是林州本土人;一座道观即林州城西南十五六里的上泉观,也是现在的红旗渠岸边的福兴寺;其四,这棵树生长年代长,树冠极大,树阴面积达一亩,故名“荫亩莎罗”。

现在我们走进福兴寺,惟一与莎罗树相关的只有寺庙的右侧门,那门唤作“菩提门”。惟一说到莎罗树与该寺联系的是乾隆志中“上泉观莎罗树由知名道士所植”一句。问庙中人知道不知道莎罗树曾栽在何处,回答说,连树都没见过,更不知道这里曾经生长过一棵参天莎罗树。也难怪,连明万历年间的郝敬之都没见过,现在的人又如何知晓。顺*志是万历志的延续,顺*志中称:“莎罗树在县西二十里,古传云竹马先生所植,其荫一亩,树毁迹存。”

福兴寺与上泉观相关的只有寺庙中保存完整的一通碑:林州桃源店重修上泉观记。立碑时间为元至元八年,也即公元1271年,正是元忽必烈正式改国号为元的那一年。这一碑记详细记述了上泉观的建造历史,但碑文中并没提莎罗树一词。

现在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般都会说出锦溪庵或上泉观一词,老人们说的我们从碑文中得到证实。现在的福兴寺也即老人们常说的锦溪庵。要说为啥以前叫庵、观,现在却叫寺,佛、道两家掺合在一起,谁也说不上来。与记者同行的牛揆先生说:“金元时期,道教为上,当初叫上泉观应是其*初的名字。至于人们说的锦溪庵,则指的是林州人韩锦溪曾在此盖茅,是茅舍还是石庵,我们就不知道了。”牛揆先生的话,碑文中有“在此地盖茅”一句得以印证。

毫无疑问,上泉观的初建者为韩锦溪无疑。但为啥不提莎罗树。“到元朝时估计莎罗树已不存在,因为相传此树为林州人张长青所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竹马先生,他生活的年代在北宋末年。”牛揆先生说。

张长青、韩锦溪就是莎罗树连着的两个有名道人,再加上他们都是林州人,民间流传他们的故事甚多。张长青生于北宋末年,屡试不第,遂改学道教,晚年受到皇帝召见,被皇帝赐名为宗元至道先生,后在**山“骑竹马升天”。竹马即张长青拄的木杖,杖头是他刻的一个马头,时人唤作竹马先生。至于,莎罗树是不是他栽,我们无从考证。韩锦溪则为金国人,因其父为金开国男,其成年后即到安阳任同知,其时已迷恋道学。后其母去世,他丁忧回乡,在上泉观的地方盖了一间房子。又因其曾受高人指点,徒弟众多,时人称韩锦溪住的房子叫锦溪庵。他76岁那年去世,其徒弟以道教礼数葬之。上泉观即在锦溪庵的基础上建成。

至明万历年间,上泉观的莎罗树已不复存在,因林州古槐、古银杏树众多,荫亩的树很多,郝敬之即将其从八景中剔除。树虽不在,但历史犹存,尤其是与树相关联的人和故事仍在我市民间广为流传。上泉观所在地的景观仍受到后人称颂。明末清初的林州人万化曾游上泉观,并写诗一*,诗中他称该地有泉、有松、有云、有洞,连他这个四品官都无意官场,愿“篮舆竹杖且留连”。

莎罗树虽早已不在,但福兴寺中的那棵胸围3米许、树高20余米的银杏树枝繁叶茂,已成为福兴寺一景。也许它即是那棵历史上的莎罗树的替身,以它旺盛的生命力和200多年的历史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标签: 旅游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