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八景之:黄华水帘 华章俊逸

2014-07-29来源 : 互联网

市西茫茫的林虑山中,隐藏着黄华山,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云蒸霞蔚,煞为壮观。自王母祠向西650米,缘石阶而上,便到旧时胜景——黄华水帘。

风景秀丽,深厚的文化积淀,让黄华成为了一颗灿烂的明珠。赵曾“置酒黄华之馆”,宋朝时,黄华山也已是达官贵人避暑胜地。明清时更甚为繁华。传说县里规定黄华寺内每天要派出人来接待游玩之客,寺人不堪其扰,请求免予伺候。

历代文人墨客更是不吝浓墨重彩,为黄华山留下了几多锦绣文章。其中不乏名家高人所作,其中王庭筠和元好问的诗歌使得黄华山名声大振。

“挂镜台西挂玉龙,半山飞雪舞天风。寒云直上三千尺,人道高欢避暑宫。”便是金朝翰林、**诗人、书画家和鉴赏家王庭筠对“黄华水帘”的溢美。金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王庭筠来到黄华山,在此绘画作诗,前后长达数年之久,并自号“黄华老人”。 在他创作的诗歌中,尤以《山居》五**为精妙。更有金代**诗人元好问,为了一幕水帘,不惜两次游览。公元1234年,元灭金。作为金国左司员外郎的元好问,誓不仕元。此后他历经奔波之苦,饱尝亡国之痛,满怀悲愤却又无回天之力,只好一面躲避元人的纠缠,一面游历名山胜境。来到林州黄华山时,他被这里的景色深深震撼,挥笔写下了**的《黄华水帘》:“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1243年,他57岁时重游黄华山,又写了《水帘记异》一诗,描述了当时黄华水帘特殊少见的奇异变化:环转盼望的佳境霎时更加清丽、浑雄,像织女的白绢飘连着清明的广寒之月,又如佛禅的慈光珠网淋浴摇动着深秋的祥风。这景象真令人称奇叫绝、欢喜起舞,恨不得一百次围绕旋转挂镜台这青碧芙蓉。月色中水帘像天上的银桥,闪闪亮光反射在挂镜台之东。

刘祁是金朝末年的**史学家,他在游“黄华水帘”时写道:其始来也,如飘风扇雪,弥漫**。少焉,如骤雨落云,淋漓万壑。或如飞练千尺,腾掷不收,又如珠帘百幅、联翩下坠,乍散乍聚,乍缓乍急,乍去乍来,乍钜乍细,霏微滴沥,溅面洒肌,浩荡铿铮,惊心动魄,可以起壮志,可以醒醉魂,可以洗尘纷、可以平宿愿,亦**伟观也。

元代许有壬官居大学士,他是河南汤阴人。公元1338年,许有壬获假还乡,遂来到林虑山游玩,以偿自己游历家乡名山的夙愿。许有壬是御用文人,在当时也算是文坛**,此次回到故乡游览名胜,大慰其平生之志。其在《林虑记游》中写道:“帘下有岩,坐数十人,帘之长,又过于西者。东边则颇浓厚,自巅至地,时如团雪,投坠而散,连属不断,加以动摇飞舞,如玉龙蜿蜒状。余皆与西帘同,两帘皆清气袭人,时时飞洒,如细雪着人面,信**之奇观也。帘下沾洒,细划皆为清冰,日夕凝积,或耸直如玉笋,或扶疏如珊瑚,蔽崖弥涧,奇形怪状,不可殚记。”

众多游记当中,应属清初潘耒所写的《游林虑山记》*为精彩。潘耒是当时**的诗人和文学家,曾官居翰林院检讨。“坐帘内观之,轻明摇漾,乍合乍开,微风拂之,飞舞不定。往余所睹瀑泉,惟大龙湫可自瀑内观,而立处甚逼仄。此则有寻丈地可趺坐纵观。而日光在东,正照悬瀑,晶荧璀璨,光彩夺目。设得暴雨,雄阔当亚于龙湫矣!”

9月7日,记者一行来到“黄华水帘”,林木幽静,云雾绕山,未及近前,已闻隆隆水声。及至跟前,只见飞瀑自数十米的高崖上跌下,至半空,便飘散如烟如雾如粉尘。落到山石上,溅成无数细流,从乱石间穿过,或者在浅缓处形成静潭,水底石头清明可见。站在旁边,凉气沁透心脾。同行的牛揆老先生告诉记者,原先西崖北崖共有瀑布三道,也比现在大许多,形成壮观的水帘。春天,桃花顺着水流而下,美不胜收。瀑布旁边原先有一挂镜台,二百余米高,银星石板,太阳一照,光亮亮,明晃晃,传说是王母的洗脸池和梳妆镜。但挂镜台于光绪年间倒塌不复存。亦有一说,王母为“汉羽客王津之母”,王津自小丧父,携母在黄华山中修道,老母亲去世后,在此立祠纪念。

历史已然远去,文章依然流芳。不知是奇绝的“黄华水帘”成就了众多绝妙的诗词华章,还是千古文章灿烂了“黄华水帘”,也许正是二者的相互辉映,才成就了“黄华水帘”*特的魅力。

标签: 河南旅游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