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镜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1923年,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毕业。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期并加入中国***。1925年参加**、二次东征。同年冬,经***介绍,加入*****。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军第十四师团参谋长,后任第十七军第三师党代表兼**部主任。1927年2月参与组织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后任武汉国民**武汉三镇保安总队长。后参加南昌起义。
1932年后,任***军第三十军第三十师参谋长、第三十师第八十九旅旅长、第九十一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1943年春,升任第九十二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兼任北平警备司令、第十七兵团司令官、天津塘沽防守司令、长江防务预备兵团司令、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华东军官团总团长。1949年8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89年3月至1994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他教育子女和青少年一代,注重言传身教,他自己时时以爱国民族英雄为榜样,也以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后辈。他给长子起名伯岳、次子起名伯羽、三子起名伯援,意在效法岳飞、关羽、马援,以英雄人物为楷模,学习他们为国为民的精神,不忘为祖国和人民效忠尽力。他在皖北驻军时,让副官买来文天祥、史可法、岳飞等民族英雄的画像送给附近的小学校,挂在学校里供学生瞻仰,教育学生学习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
侯镜如晚年,还念念不忘为家乡做点实事,他把**在落实政策时发还的那座很大的私宅,作价筹得一笔资金成立“侯镜如助学基金会”,以帮助家乡的贫困学生,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材,由此可见他对教育下一代之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