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明:从木工到挂面大王

2014-12-30来源 : 互联网

陈克明,男,汉族,1952年2月出生,大专文化,**党员,工程师,现任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小麦分会理事、湖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

1984年创办陈克明面条加工厂。多年来,他带领科研队伍在挂面加工生产实践中大胆探索,多项工艺和创***获得****。公司生产的挂面以其*特的品质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挂面行业的**企业。2003年,2004年,2005年陈克明连年被益阳市人民**授予“**民营企业家”称号;2006年被评为益阳市劳动模范,同年经世界挂面协会中国分会选举为中国挂面分会副会长;2007年10月被选为湖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2007年被**湖南省委、省人民**授予“**民营企业家”称号,同年9月被湖南省人大常委会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新闻人物。同时,他还曾获湖南省**非公有制企业家、全国粮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在湖南湖北的交界处,有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县城里有这样一个人,做挂面做了29年,而且29年来只做这一件事,做成了****。他叫陈克明,今年60多岁,人称“面痴”。

从木工到挂面大王

不得不说,陈克明有一双神奇魔力手。可能你想像不到,做得一手好面的陈克明是木工出身。

1969年,17岁的陈克明来到当时他向往已久的城市南县,开始在教育局基建队做木工。

“那时候对城市很向往,感觉城市的生活待遇、劳保福利这些都比农村的高上几倍。”来到城市的陈克明做过很多事,木工是时间最长的。当年的陈克明没有想到,15年之后,一次小小的意外,他的生活翻天覆地。

在一次工程中,陈克明的手不小心受伤了,一段时间做不了活。迫于生活的压力,在手没有完全康复之前陈克明就在市场上跑,寻找能做的事。

这天,陈克明如往常一样在南县的市场上晃悠,寻找机会。在张望中,陈克明看到了这样一幕。

面店门口,客户问老板,有没有上海的面。老板干脆答,没有。那湖北的呢?客户又问。老板答也没有。于是客户摇摇头,失望地离开。

“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已经有一部分市场开放了。当时外地的面都是溢价的,价格相对比较高,但还是很多人买。”

当时的南县在陈克明心目中的地位很神圣,还没有看过外面世界的他觉得南县是最好的地方。于是他有点忿忿不平,为什么南县自己做的面条就没有人吃?

于是,要为南县面条争气的想法默默在心里扎根,不仅如此,要把面条做到上海去的念头也在发芽。

手一好,陈克明就开始做挂面,买了一个手摇机就开始摇了起来。

“当时摇的真辛苦啊,一包面条摇下来,摇得上气不接下气。于是我就开始改进,找了一个电机代替,果然舒服多了。”陈克明笑着比划当时手摇面条的状态。

当时的面条毛利很低,赚五分钱的差价,面粉两毛钱一斤,面条是2毛5分钱一斤,20%的利润率,还包括人工费。

15年的木工经历,让陈克明具备了很好的动手能力,很多机械设备都是自己改造升级,这也节省了很多成本。

“我开始做烘干房,根本就买不起完整的设备,就把废旧的设备拿出来自己改造,去烘烤面条。”

到1988年,陈克明终于脱离了租房一族,自己建了2间房,在楼顶建了一个20平米的烘干房。过了几个月,就建了一个60平米的烘干房。过了一年,又加了40平米的烘干房。

当时的陈克明还做了一件很正确的事情,就是做品牌。

“那时候的面条都是用报纸包着,因为报纸便宜,其他的都太贵了。我就想说报纸包着不好识别,就雕了一个章,刻着陈克明面条,盖在纸上面。”

而品牌意识的形成,是因为经历了几次面条并不是自己生产,却遭到客户投诉质量的尴尬。

于是,陈克明就去工商局注册。当时企业的注册意识还不强,从1990年开始上报到注册成功共花了5年时间。

“我的注册应该是南县**个注册的,我的公司是南县**个企业运筹,后来上市也是南县**个,做了很多南县的**个。”陈克明颇为自豪地说。

直到1997年,这个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才真正成立,陈克明的中国**挂面历程迈出了**步。

标签: 创业故事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