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小飞鞋的巧思创业

2014-11-02来源 : 互联网

杜邦**材料特卫强的商业化过程充满了设计师的奇思妙想。2011年年初,当设计师胡依林**次从朋友那里拿到杜邦特卫强(TM Tyvek)的时候,他的**感觉就是“这是一张很大很大的纸”。特卫强的确是一种看上去和白纸没什么两样的材料,只不过摸起来更有韧性。从技术的角度说,它其实是一种由100%高密度聚乙烯通过闪蒸法制成的无纺布,和大多数实验室产品一样,很少有人知道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1955年,杜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研制出特卫强的时候,也不清楚它具体能派上什么用场。*早的尝试者是一些服装设计师,他们看中它高不透明性和结构致密的特点而将它用在了羽绒服内衬里;随后它又被户外运动装备设计师拿去制作防水耐用的户外地图;找上门来的还有建筑公司、印刷厂和医疗用品公司。目前特卫强被应用得*广泛的领域是在美国的房屋外墙防水材料以及医疗防护服。

特卫强从诞生于实验室到*终被市场接受,整个商业化的过程花了将近20年时间。而胡依林只花了10个月的时间就为这个材料**了一片新市场——他用杜邦特卫强做了一种特殊的鞋。

胡依林的灵感来自于朋友寄给他的一个用特卫强材料制作的*包,这位跨界设计师当时正醉心于新兴趣——做鞋,并在费心寻找合适的材料。*花产生在这个*包被搁置2个月后。**,胡依林外出跑步,为了轻便,他拿了200元*塞在这个*包里,回来后随手搁在玄关的柜子上,这只*包很快便成了他家的猫撕咬玩耍的对象。“我当时就想,完了,纸做的*包肯定坏掉了。”胡依林说,但出乎意料的是,*包完好无损。胡依林便立即向朋友询问了*包材质的名称,希望可以应用在自己正在进行的新鞋设计上。随后,他从朋友那里拿到了一些特卫强材料。

胡依林完全按照自己以前的认知和直觉去处理,他先把材料送到印刷厂染上了颜色。然后用他自己的说法是像“叠纸飞机一样”叠出了一双鞋的样子,用订书机、胶水固定起来。

第二天,当时还是Frog设计师的胡依林就穿着这双甚至还没有鞋底的“鞋子”走进了办公室。“同事们看到这双鞋的**句话都是‘我能摸一下吗?’而不是‘我能看一下吗?’,”胡依林说,“这是一种很奇特的体验。”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特卫强的材质非常牢固,导致它不像帆布或者皮革那样具有伸缩性,穿起来很不舒适,而且还会褪色。这两个关键问题必须解决,否则特卫强就永远无法被做成一双真正意义上的鞋。但这显然超出了一个设计师的知识范畴。

胡依林决定试试运气。他将这双制作粗糙的鞋子的照片配上自己想法的简单文字描述,做成一个PDF文件,托朋友交给杜邦中国公司。两三天后,他就收到了来自杜邦防护科技事业部的邀请,一同开会讨论解决方案。

其实像胡依林这样经常有些奇思妙想的本土设计师正是杜邦近年来一直在寻找的合作伙伴。从2008年起,杜邦就开始注意中国本土设计师,希望他们为旗下的**技术和材料**更多的应用领域。杜邦防护科技事业部特卫强中国区销售经理吴敏告诉记者,杜邦内部建立了这样一套机制:一线销售人员收到设计师的创意后会立即将其反馈给相应的主管。根据设计方案,杜邦的技术和营销团队会先一起讨论,考量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如果大家一致认定方案具有市场潜力并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杜邦就会成立项目组,帮助设计师解决产品设计和制造中的技术难题。

无论是遮阳凉棚、包袋还是服装,都有设计师对它的大胆尝试使用。

而这些难题很多是设计方案中完全没有设想到的。胡依林原以为要解决的问题很简单,不外乎是掉色问题,以及想办法让材料变得柔软一些,但技术人员显然想得更多。他们首先更换了胡依林原本设计的鞋子所使用的特卫强的型号,通过在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密度和强度的特卫强材料来解决制鞋工艺中延展性和柔软度的问题。同时,鞋帮和鞋底的粘合也是胡依林过去没有考虑过、但未来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因为特卫强过去的应用场景大都不需要很强的结合能力,因此技术人员完全没有粘合方面的经验。

负责技术支持的鲍卫霞找了两家供应商调制处理剂。“特卫强的结实程度超出我的想象,无论用什么胶水,*终都会脱胶。”胡依林说。调制过程花了差不多一个月,两家供应商尝试了十多种处理剂,*终的解决方法是在特卫强和鞋底之间引入第三种材料——超细纤维革。先用处理剂将表面处理过的特卫强和超细纤维革黏合到一起,然后用缝纫技术再加固一遍,*后将超细纤维革和鞋底粘合起来。

在掉色问题上,杜邦的技术人员也解决了胡依林搞不明白的化学公式、油墨数值、牢固度等问题。从头到尾胡依林要做的就是把想要的效果做成文档,然后杜邦的技术人员会去搞定背后的一系列测试,再反馈给他和供应商。

作为一个以技术研发为导向的公司,杜邦引入这样一套机制的原因在于,设计师对于市场趋势和消费者偏好的准确把握能为技术研发提供更多预判,从而*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杜邦高性聚合物工程塑料研发部的孙难见博士告诉《**财经周刊》,材料的市场应用前景是非常难判断的,很多时候可能一款新材料的各项实验室指标都非常棒,但*终的市场销售结果却并不理想。

设计师提供想象力和对市场趋势的把握,科学家则提供技术的可能性,历史上许多革命性的产品就是在这样的*花中诞生的。

比如另一家化工集团3M的科学家Spencer Silver博士早在1968年就发明了一种粘性很弱但能反复粘贴的配方,但这种新胶水立即就被认为是失败的发明而遭到搁置。直到1980年,3M工程师 Art Fry把这种粘贴剂用在小纸片上,这项技术才变成3M公司*具标志性的资产——便利贴。每当提到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失败是成功之母”精神的时候,这总是一个经典案例。

在孙难见的记忆里,10年前笔记本电脑的外壳还大都是黑白两色,正是设计师将消费者对于彩壳的需求告诉科学家,才启发了他们在塑料粒子中加入各种色彩的想法。10年后,孙难见发现来自设计师的要求变成了将笔记本电脑外壳变得更轻薄。“和科学家不同,设计师看待一个材料的角度会不一样,会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胡依林说。

而另一方面,有了杜邦的支持,胡依林也得以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求更多设计上的突破。他申请了自己的**品牌UT.LAB,并且找到了各界的设计师请他们每人设计一双特卫强鞋子。这些鞋子被命名为“Light Wings”,别名叫做“小飞鞋”。

2011年10月,距离胡依林**次拿到特卫强只不过10个月左右的时间,色彩斑斓的小飞鞋就被摆上了上海新天地的展台。这种只有130克至150 克的超轻鞋不仅吸引了原本的目标受众——年轻人,也吸引了很多老年人和孕妇。它实在太轻便了,一双小飞鞋都抵不上一只匡威帆布鞋的重量。展览结束后半年内,胡依林的UT.LAB就拿到了500多万元的投资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