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如何创业?包头几个盲人的创业故事。包头有残疾人17.21万人,其中盲人2.39万人,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盲人**的方式实现了创业就业,而盲人**领域也汇聚了他们充满温情的创业故事,以及他们的爱与期待。
◎“推拿”出来的美好梦想
和一些人的先天残疾不同,伤残军人贾卫群的人生逆转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开始。
1987年,眼睛受伤退役后的贾卫群参加了全国*届盲残军人**培训班,在那里,他**次系统学习了人体**的理论知识及实操技巧,从此与推拿**结缘。此后,贾卫群把**作为人生理想的寄存点,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
从初步尝试到立住脚跟,他在摸爬滚打中坚守了下来。2000年,他在昆区租了50多平方米的小屋,自立门户创办了爽而康盲人**店,开始了一个人的创业。期间尝尽了酸甜苦辣,体会了百味人生。
贾卫群笑言,为了创业他付出了“流汗又流血”的代价。
2011年,在店里装修打柜子时,他不小心被掉下来的柜门砸到,脸上缝了40多针,鼻子都打歪了。但凭着一份军人特有的坚强和韧性,他坚持了下来,让自己的梦想得以“生花”。
如今,54岁的他开了2个店,带领15位盲人兄弟成功就业。
和贾卫群一样,现年46岁的张秉林也是在中壮年之时成为盲人群体的一员。之前他是一机的一名工人,做过音乐,打过架子鼓,人生充满了动感和**。而在1990年的一次眼底出血后,他的视力一步步弱化直至全盲,人生开始进入了“迂回的徘徊”。
但张秉林仍然是一个行动派。“从搞音乐不得已转行干**,成了我当时**的出路。”在参加了包头一个短期培训班之后,他开始了自主创业的旅程。
张秉林坦言,这几年,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成为他在行业内立足的“密码”。“我经常出去参加各种培训,一走就是几天,自己花*也要学,不学就会被淘汰。”在他看来,这几年市残联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成为让盲人顺利就业的好平台,借助残联搭建的“梯子”,一路走来,他渐行渐强,如今他的店里有10多个人,其中有5个盲人朋友。
**推拿,让贾卫群、张秉林等残疾人士有机会坚守住了自己的梦想,并从此拥有了一个“放大价值”的人生。
◎让更多人找到“人生坐标”
盲人由于看不到,所以触觉格外灵敏,盲人董秀阁将它称之为“代偿能力”。
在他看来,盲人*适合学习**,在这一行业经过培训就业率也**,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董秀阁现在是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针灸科的一名主任医师,曾任内蒙古盲协主席,也是我市众多盲人心目中的“带头大哥”。董秀阁坦言,他的成功就业得益于我市残疾人就业政策的有力推动。
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海英介绍说,依据相关规定,我市用人单位应当不低于本单位在岗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1.5%比例的,未达到部分应当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正是按比例就业政策的实施,让不少残疾人成功敲开了就业的大门。
董秀阁成功就业后,他注重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所撰写的一些论文被收录到大型医学丛书中,1997年7月至8 月赴英国学术交流并作专业考察,1998年10月至12月赴瑞士短期访学、交流及讲学,先后在巴赛尔及索罗通医学博览会上举办了3场**专业学术讲座。 2004年5月赴香港参加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第七届**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宣读论文。
作为盲人中的佼佼者,董秀阁依靠自身努力成为让大家尊重的人。就业后的他也不忘帮扶更多的盲人朋友,几乎每年他都要在培训班上为盲人讲授**知识和实操经验,一些盲人得以顺利就业。据了解,目前我市从事盲人**专业的已有158人。
与此同时,我市还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实行税收优惠和扶持保护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而年轻的赵润成就成为我市集中安排盲人就业的典范。
作为一名健全人,赵润成痴迷盲人**这一行十多年,令身边的很多人难以理解。赵润成则说,这一切缘于一份热爱和责任。
2003年8月,赵润成带领4名盲人和一名聋哑人开办了师兄弟盲人**店,期间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抢战,十多年过去了,师兄弟已发展成为我市规模*大的盲人**店,现有两家连锁机构,共有34名**师,其中视力残疾25人,下肢残疾2人,营业面积也由原来的90多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 600平方米。
赵润成把员工当做自己的家人,经常组织员工聚餐、旅游、培训等。他还与市图书馆领导积极沟通,开设了包头市图书馆残障读者务点,这样店里的盲人不出门就能读到盲文书籍,用到盲用设备,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
如今,在市残联的积极引导下,在董秀阁、赵润成等人的帮扶下,我市更多的盲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成为人生的强者,承担起应尽的家庭和社会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