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网络原住民”创业潮

2015-03-10来源 : 互联网

“众多创客脱颖而出。”

“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

“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这种活力和**,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

……

从**强深圳考察时的现场点评到**工作报告中的点睛之笔,都释放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烈信号。眼前的创业潮只是**拉动新增长点的造势之举吗?身在其中的人们是*好的答案。

个案

用O2O延伸家乡的味道

下午1点,望京西区的一座民用楼中,刘锐的办公室里,还飘着一股饭菜的香气。租下这间“办公室”,如今已逾半年时间。刘锐的创业核心团队从3人变成了5人,他们需要自己做饭,办公桌看起来也有些凌乱。只不过拿出“头盘”的盒子,刘锐会露出一丝自豪:“光是这纸都选了好几种,我*看重的,还是产品的品质。”

刘锐创业的念头来自一次隆冬时节的同乡聚会。来自山东老家的哥们儿,给刘锐带来了家乡的吃食:一只鸡、一个猪蹄、两三段香肠,还有一些护心肉——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纸,刘锐被家乡的味道深深地刺激到了:“那种味道不是用好吃这个词就能形容的,于我而言,它不仅仅是吃。”

正是这样的契机,让他决定把家乡的味道延展到北京,乃至全国。2014年6月,刘锐毅然辞职,给自己做起了**。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闯出名声,必须有先进的营销手段。与许多互联网出身的创业团队一样,刘锐和他的合伙人同样看重O2O这片尚待发掘的沃土。在他看来,产品的**,少不了锁定“消费场景”,例如互联网食品“三只松鼠”,锁定的便是客厅这个场景。

“我们把产品的消费场景定在了聚会上。”一只“叫板鸡”、几条“好汉肠”,外加鸭腿、猪排……被装进一个半米见方的大盒子,2014年11月,刘锐的“头盘”面世。同样被放进盒中的,还有牙线、分餐夹乃至骰子—— 一切皆为聚会准备。**平台则选在微店和朋友圈,“这些网络平台,也是聚会信息的集散地。”

“产品做到现在,还是一个demo阶段,也就是样品。产品的售卖,实际上是在积攒数据,客户的构成、购买习惯、对产品的评价等。”春节前后,“头盘”有了**次大规模**的机会,刘锐等人当上了送货员,为的就是能够*直观地收集客户感受。几个月的时间,刘锐坦言“头盘”的销售量难谈“*热”,但收获的评价却让他感到乐观,“我不期待迅速走红,将产品体验做好,才是自己的目标。”

观察

买家和卖家都是圈里的小伙伴

与此同时,同样在把家乡特产加入O2O世界的荣浩,也刚和同事吃完午饭,回到了西三旗的办公室。房间里大约一半的空间都被包装好的试吃产品占据——比如早上从兴寿镇采摘的草莓。大家挤在一起工作,随时会有人加入聊天,随时会有人收回目光,对着自己面前的电脑。

这个有网站、有微店、有公众号,也有线下的实体合作伙伴的创业项目叫“朋友说”,他们希望能打造出一个“朋友同事间互相分享自家特产的平台”。翻看平台上的产品介绍,就像进入了一个O2O改造传统行业的创业沙龙:离职的产品经理到青川的大山里钻研蜂蜜,来自华为的IT男帮山西老家的果农推销苹果;甚至还有通过儿子了解到O2O,触网销售贵州天麻的退休干部……

“食品安全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我们想找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解决它。” 荣浩说。和宣传品牌、强调标准的传统思路不同,“朋友说”更看重人本身作为“信用背书”的作用,“如果是我身边的同事,非常信任的朋友把他家里在做的东西,自己在吃、在用的东西推荐给我,我能接触到这个东西的生产过程,我才会相信它是安全可靠的。”

那么,到哪儿去找这么多家有特产的靠谱同事呢?

规模庞大又爱扎堆的互联网公司似乎天然具备这样的资源。还在腾讯工作的时候,荣浩就在公司内部做过一次五常大米的团购,供货的是同事,买货的也是同事,“那一次就团了一万五千斤。” 出乎意料的成功同时展现出了一个货源方向和一个潜在的消费者群体。

不久后的一个周末,荣浩花两天时间做出了一个网站,“朋友说”上线了。创业团队的成员都来自腾讯、去哪儿和搜狐。曾经在平台上销售过自家鸭梨的IT男王明明,现在也成了创业团队的一员,“因为我们自己家的梨就那么多,每年只能卖9月份一季。”

他们*初的**也围绕互联网公司进行,“我们在搜狐、京东、用友、360都进行过‘地推’,就是让大家扫码,送一个橙子苹果。”而圈子之外的公司,他们只去过通用,原因之一是“互联网公司很容易接受这种**,传统行业有的单位还要领导审批。”此外,互联网公司的年轻人也更容接受用手机下单支付的购买方式,“我媳妇儿是在传统行业工作的,她就更习惯在网站上或者看到实际的东西再购买。”荣浩举例说明。

此外,互联网公司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也使得这些更接近城市中产范畴的年轻人对生活品质有所要求。“高一点,但也不会太高。”荣浩的团队从京郊农场发掘的红颜草莓售价19元一盒,某高端电商网站上同样规格的进口草莓售价超过50元,“那就太高了。”

现在,“朋友说”积累了四到五万的客户,“大部分都是‘同事’。”荣浩说。

天时与人和:

正好想创业,正好有机会

选择在三十岁时创业,刘锐认为是自己“基因使然”。父辈经营企业的经历与成就,他从小就看在眼里;以至于到国外留学、归国进入大公司的他,一直没有忘记那份不安分带来的愉悦:“那种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

同是80后的荣浩在作创业决定的时候,也想到了父亲。当了一辈子教师的父亲,年轻时也动过辞职到南方去闯世界的念头,“但是被我妈拍了回去。现在退休了,他总说要是当年做点什么,可能和现在不一样。其实我特别想说,就是当年做了点儿什么,可能还是现在这样。”荣浩笑过之后,表情严肃起来:“我不想等我到了那个年纪,也后悔当年没去做点什么。”

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梦想印记,而那些共同的特征则便于我们去理解这场创业潮。

“三十岁之前,没有太多想法,只要可以升职加薪,**喜欢你就OK;但是过了三十岁,你就会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思考自己为什么而工作。”荣浩说。

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的袁亚博(化名),本身的职位令身边许多人羡慕不已,然而*近两年,创业的想法也总在他的脑中挥之不去,过完春节,他和创业的朋友轮流聚会,也结识了几个投资人;朋友创业成功的经历,更让他跃跃欲试,“大家都处于30岁的躁动期,觉得工作虽好,终究是给别人打工,上升空间非常有限。”

行业观察者的印象也是如此,“现在进行O2O创业的大部分是85后,这一代人是互联网原住民,很多是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人。”任职于虎嗅的李清乐说,他正在筹备一场关于母婴领域电商的创业者沙龙,“他们选择的平台主要是微商,因为淘宝的生态环境已经变了,后来的小商家很难有机会,微商还属于大家摸索着做的状态,‘山中无老虎’。而且,淘宝的技术门槛比较高,微商要容易很多。”

飞速发展了二十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成熟起来的“互联网原住民”,移动互联网中的新生态,不断降低的创业门槛,被社交媒体改变的营销手法……人的积累、技术的积累和行业的积累共同撞击出了这场创业潮。此外,对于在中国创业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政策很快也会来了——

在今年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被提上议事日程。会议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其中明确指出,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对并其加大政策扶持。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