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无闻到轰轰烈烈 李兆基的创业故事

2015-03-06来源 : 互联网

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短短几十年时间,创下了令世人瞩目的永恒基业。他处世心细,精于计算,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做小生意要勤奋,做大生意要计算**。香港**李兆基的名字,经常排在外国财经杂志**榜之列。他的****在于眼光敏锐,他认为地产建设大有可为,全力以赴,于是创下了今天的*额**。

至1990年3月,恒基兆业地产公司的总市值达10693亿港元,恒基兆业发展公司的总市值也有4085亿港元,此外,又透过恒基兆业地产持有 297%总市值为10761亿港元的中华煤气、持有326%总市值933亿港元的香港小轮的股权。四大公司的总市值近265亿港元,与*初的15 亿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青年时期的李兆基只带着1000元到港闯**。他处事心细,精于计算。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对李兆基而言,他坚信做小生意*重要的是勤。至于说做大生意,*重要的是计算**。生意额大,牵涉的本*和**大,一出一入的利息,多一分少一分是很重要的。他*不喜欢把时间及金*花用在吃吃喝喝的应酬之上。

李兆基的成功,当然希望延至下一代。所以他教儿子有自己一套,他说:“少年得志,狂妄自大;游手好闲,不思勤奋,是失败之源;放纵自己,轻挑浮躁,早晚会闯祸;凡事不可忘本,饮水而不思源,后果堪虞。”

1928年1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自幼在家乡私塾受教育,其父在广州开设银庄。30年代的广东顺德,虽是珠江三角洲的鱼米之乡,但工业生产还相当落后。李兆基的父亲尽管精于生意,那时他也只不过在当地开个“铺头”而已。小小的李兆基,常常去父亲的“铺头”吃饭,似乎自幼对做生意就不陌生。

李兆基在顺德的私垫上学,小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已在广州开了一家银庄,他便到银庄学做生意了,父亲是**,儿子拣点清闲活干干就行了。可李兆基偏不,他从养成工干起,干些打杂的活儿。

借势合作捞到**桶金

开初,他被银庄的钞票迷住了。你看,各种各样,大捆小捆,出出进进。他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赚上几捆钞票呢?渐渐地,他业务上也入行了,兜里也装进了一些钞票。可不知为什么吃饭没有钞票不行,但这些钞票今天可以买到一斤米,过两天就连一两米也买不到了。就在他开始懂得怎样赚钞票的时候,他又似乎觉得光赚钞票没用。他开始厌恶钞票了,为什么?他说不清楚,可他又离不开钞票。

1948年,银庄开不下去了。李兆基跟随父亲来到香港。又是一个新天地。靠什么生活呢?人说他来香港时,腰间只插了1000元,也有说他带了一笔可观的积蓄。钞票而已,废纸而已。可为了生活又得设法赚*。银庄的经历使他*熟悉兑换业务,于是,他便到文咸东街泗利金号等几间金铺“挂单”,开始买卖外汇和黄金。当时澳门有黄金专营权利,李兆基便与何贤等在澳门有一定势力的人合作,在黄金买卖中“大展拳脚”,终于掘得了**桶金。

誓师结义“三剑侠”赚来家产圈地产

有了资金,他又开始做五金生意,搞进出口贸易。*,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了。

1958年,香港商界三位能人“誓师结义”,他们是李兆基、郭得胜、冯景禧。他们伙同另外5位股东,组成“永业企业公司”,首先买入沙田酒店,红红火火地经营起来。

到了1963年,“三剑侠”索性“甩掉”其他股东;三人合作组建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字是取自冯景禧的新禧公司,“鸿”字是取自郭得胜的鸿昌合记,“基”字是取自李兆基的名字。新鸿基初期的规模很小,只有十多名职员,注册资本港币500万元,实付资本300万元(每人投资100万元)。在当时的香港商界,三人都不过是中等的商人。

“三剑侠”经过5年的合作,积累了地产经验,有了新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誓与其他地产公司一较高低。别人开发地产多集中在商业和工业用地,即使兴建住宅楼宇,也多往大型屋村或豪华住区发展。但新鸿基却看准了中小型住宅楼宇,这正适应了工商业的急剧发展及青年一代组建家庭的特点,因此,新鸿基的地产事业,正可谓一日千里。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