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离职创业优势在哪

2015-03-02来源 : 互联网

纷享销客总裁杨斌,是一位从业十几年的**媒体人,曾是原网易公司副总裁、和讯网总编辑、新京报总编辑。他联合创立的“纷享销客”,是着重于为企业提供管理销售业务的SaaS公司。纷享销客于今年7月1日宣布获得由“北极光创投”领投的千万美元B轮**,同时宣布服务的企业用户突破5万家。

纷享销客的创始团队,基本都是大企业的高管出身,而作为媒体高管创业,杨斌认为自己的优势是:“懂营销,懂人性,懂互联网文化”,但*重要的创业经验是“不要沿袭固有的经验,否则你会死在 自己过去的成绩上。”

前不久我到北大去做一个创业心得交流,用了马尔克斯的一句话来形容创业:创业就像“买下一张**车票,登上一列永无 终点的*车”。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可能永 远不知道尽头在哪儿 ,你永远在更新迭代, 如履薄冰。据说马尔克斯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死亡跟他已经没有什么关系,而生命对他才有意义。”其实结果不那么重要。有好的结果固然好,即便结果不如人意,这趟体验本身也自有价值。

我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 和讯网供职。在网易任副总裁,直接对丁磊汇报工作,就职业经理人这一行来说已经基本触到了天花板,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提升了,工作也是同质的、重复的——这时候,创业就成为必然选择。

2012年7月31日,我正式离开网易创业。 从产品生产部门转向产品运营部门,从体制内媒体人转向体制外职业经理人,从职业经理人转向创业者——我的职业生涯,可以用这三个“转向”概括。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的从业经历,对我创业的基本思想有帮助。

这两份工作让我回归了常识:一个常识在报纸本身,遵循新闻专业主义。说新闻话而不说宣传话,说真话而不说假话,尽可能让报道客观一点,而不是偏激、高高在上——这实质上是产品意识。

另外一个常识在于商业意识——你的内容好人家就买,内容不好人家就不买。如果想创业,一切营销**方式都必须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 现在从媒体出来创业的这些人,如果说谁将来能成功的话,那么从市场化媒体里出来的创业者,成功几率一定大过非市场化媒体出来的人。

和讯网的从业经历让我初步理解了什么叫作互联网产品。虽然在报社里我也曾主管内容,但此产品非彼产品。互联网产品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沟通、反馈,对人性洞察要更深入,UI 设计要更立体化。

另一个收获是建立了运营思维。传统媒体里没有运营的概念,所谓运营就是发行、广告,实际上运营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对市场意识、管理体 系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模式运营,需要通过跟用户不断地互动与沟通,通过研究用户数据来优化、调整产品研发,这种运营意识是传统媒体里不存在的。

网易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公司文化。我当时直接分管市场,介入了营销,职业的整个综合素质在这里得到了拓展。要做一家创业公司,这些经验非常重要。 职业经理人跟创业者*大的差别在于, 前者有很多想法,但不能实现。如果你跟**说,你认为这个事情应该这样干,但**认为不是,那么你就不能干。这样你会很难受。

选择创业,压力、责任都比做职业经理人时更大,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每家公司都有*特的*理结构,这其实是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游戏,建立在大家充分信任、 彼此尊重的基础之上。

你要评估一下这个基础够不够牢靠。我和罗旭(纷享科技CEO) 肯定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是不会发生冲突,并不是非此即彼。

我41岁开始创业,总体来说是晚了,但晚也有晚的价值。我们是做B2B生意。年轻人去做B2C的创业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更能洞悉潮流和未来。B2B一定要建立在你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的充分理解、对运营资源的充分掌控上。年轻的创始人往往没有管理过大型企业,管理经验非常有限。

而且,很多B2B的产品都有教育用户的成本和易用性门槛。用户决定购买一款B2B产品,往往需要动用一个决策体系,会涉及到一群人,过程要复杂得多。有时我必须跟企业面对面交流,要去说服他们,这比B2C的门槛高多了。

曾有人调研过美国目前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其中B2C企业创始人二十几岁的居多,而B2B是38岁。 2014年7月,我们完成了B轮**,企业用户数突破5万。创业三年,企业的发展没有跟我当初的期望发生太大偏差,我得到的东西其实超过我的预期。

换句话说,也许我还有点小惊喜。你肯定不能逃离你的基因,但要时刻警惕它可能是你的包袱——以往的经验对你造 成的可察觉或不可察觉的、种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不敢说及时发现了问题,但创业过程中自己内心肯定有根弦在,知道什么东西可能会误导我。

作为创业者,我要经常告诫自己:不要沿袭固有的经验,否则你会死在 自己过去的成绩上。

以前,说起记者创业,大家都会问靠谱么?而网易系出来的一干总编辑和编辑,给了业界一个震撼的答案——除了已经上市的YY创始人李学凌是前网易总编辑。前网易门户副总编辑、现雪球财经的创始人方三文;前网易门户总编辑、现陌陌科技的创始人唐岩;前网易门户副总编辑、现春雨科技的创始人张锐..... 这些内容生产者,转身成为了各个创新领域的创业**。

中国的门户网站一向是创业者的输出地,但是没有一家公司像网易这样贡献了如此多的成功者,更不可思议的是,这群创业者几乎全部是做内容出身。

曾经2012年,网易某副总裁传出离职风声,就在此前一周,网易门户事业部总裁李甬刚离职。有消息称,网易CEO丁磊曾向李甬无条件赠送价值100万元的网易股票,作为答谢他为网易公司付出的努力,甚至曾开出准许网易门户事业部提前分拆、管理层获15%股份等条件,依旧未能挽住李甬的心。

而此次网易总编辑赵莹的离职,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尽管丁磊诚挚送别前部员离去,尽管赵莹声称自己离职是因“未打算在北京长住,选择重新规划未来”,但此次的离职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出走的网易“十三罗汉”。(均为网易前员工,多为编辑,后创业成功)。这一次的出走究竟代表了什么?

哦,又是网易

“反正丁磊一直有点不爽啦,”网易曾经的一名雇员爆料,“他一直觉得做内容的人怎么可能搞出一个好产品?”

不妨按时间梳理一下近几年从网易中高层离职的创业者:前网易门户副总编辑、现雪球财经的创始人方三文;前网易门户总编辑、现陌陌科技的创始人唐岩;前网易门户副总编辑、现春雨科技的创始人张锐;前网易门户事业部总裁、现教育社区粉笔网创始人李甬;前网易科技主编、正在粉笔网与李甬一同奋斗的帅科;前网易图片产品总监、现自主创建旅行照片分享网站的郭子威;还有要在“熟人生活社交”领域创业的曾理团队。

他们大多数人的创业项目现在看来还不错—雪球财经已经是美股资讯**门户;陌陌和春雨发展势头强劲。在微博上,生命科学专业网站丁香园CEO冯大辉这样调侃:“丁磊先生才是真的创业导师。”

当记者们开始创业

互联网圈有个**的段子:如果你想知道互联网泡沫有多大,就看身边有多少记者去创业。

这句话虽然更多时候被当成了笑话,但背后却是业界对媒体特质创业者的不信任。有太多案例证明,那些善于“纸上谈兵”、缺乏技术背景的内容生产者并不是合格的创业者。而网易创业帮的存在和崛起正在刷新这种认识。

从网易系创业者的个人职场经历往下挖,可以发现这些人的一个特质:他们几乎都有过在传统媒体做编辑记者的经历,即便去了网易,也多是负责内容部门。李学凌曾是《程序员》杂志主编;方三文在《南方周末》做过头版编辑新闻部副主任;张锐曾担任《京华时报》新闻部主任;郭子威曾是《电脑商情报》编辑;李甬曾担任《环球企业家》执行主编等等。

并不是已进入互联网公司,你就开始拥有互联网思维,或者说不能用某种思维给创业者来定性。产品经理的出身多种多样,但**的标准只有一个:能不能做出好产品。

而“记者”和产品经理还存在某种有机联系。做内容,尤其是跟新闻接触多了,看世界的方式会不一样,更敏锐,更贴合人性。这是纯粹的工程师无法相比的。

比如做内容出身的唐岩创立的陌生交友工具陌陌已经获得了超过一亿用户数,这一切归结于唐岩对人性的敏锐把握也不为过。

从网易带走的都成功了

对于这些从网易跳出来的编辑们来说,网易是一个让他们“爱恨交加”的地方。也是他们创业征途中的重要跳板。网易不仅带给他们*初的“互联网产品思维”,也给这些创业者贡献了*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技术工程师。

比如多玩网赖以上市的基础在于一款语音聊天产品YY,而早期YY部分核心开发人员来自网易POPO。

不过,作为中国**代互联网公司,网易带给创业者*重要的还是--创业文化。这种文化传承事实上从李学凌时代就开始了。任何时候,身边的人总是*好的榜样。

唐岩创立陌陌时的判断在于:同城聊天室的*爆证明了中国人交友的“刚性需求”,但中国人比较内向,不会主动对陌生人打招呼,需要一个工具作为载体,而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的出现,又使得虚拟交友和现实世界有了对接的方式。

想通了这些,唐岩毫不犹豫选择辞职创业。那时他刚刚升职为网易门户的总编辑,他甚至放弃了即将到手的年终奖。然后,陌陌诞生了,再然后,陌陌爆发了。

大公司病

作为一个“大公司”,网易本身当然也有问题,这些问题多多少少成为这些人离职创业的原因。

无论从做微博、还是做正版视频,网易的内容产品总是要慢于其他门户。原因在于丁磊手握一棵摇钱树--在线游戏,从2012年Q2的财报中可以看出,游戏收入占网易总收入的九成,门户部门广告收入占总收入一成不到,这个比例已经多年未变。这也造成了网易内部游戏部门的势大,门户部门得不到太多的重视。

“做内容的人脑子活泛,看的想的多了,自然容易对现有状况不满。新浪微博的*爆可以说是门户的一个拐点,任何一个牛逼的稿子、策划出来了还要拿到新浪微博上推一推,在内部我们本来就没什么地位,现在做出来一个东西还要在别的平台上**,我们心里很没成就感。”前网易员工说到。

网易抄你,怎么办

互联网创业圈很*的一篇文章叫做《腾讯抄你怎么办》,作者是从网易离职的郭子威。文章从各个方面剖析大公司推进一个产品的思路和短板。虽说主要目的是写给创业者,打破他们对大公司的恐惧,但很多内容或多或少都会借鉴他此前在网易的工作经验。

文中他做了一个总结:“做产品,鲜有一夜暴富,尤其UGC(用户分享内容),口碑带动增长才是*稳健的方法。道理固然大路货,KPI压力下却容易急于求成。母体供血一旦大量掺水,相当于修炼邪道武功,起步快而后力不济,很快会触碰到天花板。”

KPI,意为关键绩效指标法。把绩效的评估简化为几个关键指标的考核,这意味着,在大公司内,你的产品如果不是战略级的项目,来自考评的压力会要么影响产品,要么折磨产品负责人。

而在这篇文章的开头,郭子威用另一种方式说明了他离职网易的原因:“年初跟VC谈天使**的时候,对方大统领换了一个问法:如果网易抄你怎么办?我很吃惊地回答,如果留在网易就能把这个项目做出来,我还创什么业?”

i美股主编、曾供职于网易门户的梁剑,分析了李学凌团队开发的YY得以超越网易游戏即时聊天工具的关键因素。在MSN尚未占领中国办公即时聊天市场的时候,网易POPO曾依靠免费手机短信*爆过,但POPO在网易内部叫“POPO组”,长期都是非常不起眼的小团队。让这小团队去和贡献公司九成利润的游戏部门谈对后者有重大冲击的项目,完全不现实。所以一直到YY初现威力,网易才推出游戏即时通讯工具。

编后语:无论赵莹此次离职将去向何方,小内认为以网易为代表的传统门户网站都应该对自己的人才机制进行深刻反思。或许曾经2012年网易副总裁杨斌离职后,网易内部员工总结的离职原因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内容如下:

1.在四个门户中,我个人觉得网易的人气质特殊,说虚点,这和网易新闻的自由、活跃、勇敢、有担当的气质是一脉相承的。在网易门户历练了几年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影响。

2.网易门户离职创业成功先例较多,早的有李学凌,近的有方三文、唐岩、张锐以及喻华峰。这个示范效应太大了。

3.大环境影响。一方面是市场机会多,可做的事情多,而且资本市场对网易创业的人整体认可程度较高,**顺利。另外一方面,用户获取资讯的方式在变化,曾经作为新媒体的门户也逐渐成为了旧的媒体形态。在中国,媒体人终究都面临转型的问题,所以,现在也是好时候。

4.之所以选择离职创业,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对任何人都一样:创业本来就享受是小锅小灶的自由和乐趣,要是还在大公司内孵化,那多没意思,还不如继续打工啊。何况,这几个人**都顺利了!

附上网易前员工创业不完全名单: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