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传荣 一条民营管线的生存抗争

2015-02-17来源 : 互联网

倘真成事,从大巴山里走出来的谭传荣,怎样披荆斩棘突破行业桎梏,怎样曲曲折折达到*终目的?或许对其他意欲进军原国有垄断行业的民企来说,他的心路历程与商业智慧,将是一个宝贵的参考坐标。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会议室外的走廊中,传来谭传荣一口地道重庆话:“来来来,见见我们家乡的老朋友!”声若洪钟,热情豪爽。

今年56岁的老谭,梳着卷卷的大背头,留着浓密的络腮须,一副久经江湖的大佬模样。原本《商界》记者拜会这位老友,是为了解他公司筹备上市的故事。但是很显然,老谭对此不愿多谈,一见到记者,他大手一挥直奔主题,兴奋地介绍起他刚刚在山西建成的一条煤层气管道。

“这是中国的煤层气**次被商业化开发利用,更是中国民营企业**次进入垄断资源的规模输送!”这样气势恢弘的开场白,足以引起任何媒体记者的兴趣--

倘真成事,从大巴山里走出来的谭传荣,怎样披荆斩棘突破行业桎梏,怎样曲曲折折达到*终目的?或许对其他意欲进军原国有垄断行业的民企来说,他的心路历程与商业智慧,将是一个宝贵的参考坐标。

不可能的任务

重庆开县人谭传荣是民营能源产业的一名老兵。

1999年,重庆三峡库区还没有通上天然气,都是烧煤。做饮料生意*到**桶金的谭传荣,敏锐捕捉到这个能源空白,随即组建三峡能源集团,在三峡库区铺设天然气管道。此后,三峡能源集团不但牢牢把控三峡库区这块市场,还将天然气管道进一步铺到了湖南。

直到2004年,谭传荣到北京发展,结识不少能源**,又得到另一个重大讯息--目前我国煤层气储量跟天然气差不多,达到36.8万亿立方米,而其年开发利用量却不足20亿立方米!显然,能源、环保和安全,都是关系国家安定的大事。**高层不仅把开发煤层气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更已将实验场圈定在山西沁水盆地。

沁水盆地是世界上储量*大的高煤阶煤层气田之一,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6.8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储量的23%.照规划,2010年,沁水盆地煤层气产能可达33~39亿立方米。但受输送环节限制,大部分已建成的气井被封闭,还没有投入排采。

为了将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尽快送出去利用起来,国家规划了两条输送管道:一条连接西气东输的大管线,另一条从山西端氏出发,经晋城,*终到河南博爱。前一条管道由*头中石油负责,很快就紧锣密鼓地筹建起来;可后一条由中联煤集团负责的管道,却迟迟不见动静。

谭传荣由此进一步打听,原来中联煤是由中煤集团和中石化组建的合资企业,2003年拿到这条管道项目,但直到2006年都迟迟没有动工,在此期间国家能源局**、山西省有关**多次亲临现场考察,仍是毫无进展。

奇怪,这么好的项目,为什么竟陷入停滞不动的尴尬局面?谭传荣立马赶赴山西实地打探,这才发现其中牵涉到各方利益,形势极为复杂。

一是中煤、中石化两股力量在合资企业内并没有合成一股力;二来能源大省山西素有地方保护主义情结,不愿能源出省;三则管道线路途经40多个乡镇,大型国企不可能放下身段到基层逐一突破。

看上去,这似乎是个死结。可面对煤层气带来的*大商机和重大意义,谭传荣偏不信邪,“这么一个关乎国家战略的项目,**又这么重视,虽然阻力重重,但总不至于推不动吧?!”

恰在这时,他听说中联煤董事长接铭训,正为这个项目被无限期推迟而犯愁。谭传荣顿时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自己的突破口?几经周折,他终于拜会了接铭训。

身为*头的国有企业既然毫无作为,何妨让眼前这个充满激情的民营企业家试一试?初次见面,接铭训就问谭传荣:老谭,你能不能跑下来?

谭当场拍了胸脯:我有这个能力,我试试!

接铭训接着说:那行,你缴300万元给我当担保,如果跑不下来,我就全部没收。

300万元保证金博得一个机会?值!谭传荣二话不说,交钱!

然而当时,在外界看来,身为国有*头的中联煤都搞不定,你一个区区民营企业,就敢打包票十拿九稳?很多人甚至因此觉得,谭传荣是不是疯了?

妥协?!

谭传荣自己究竟有多少把握?现在回顾,他坦承只有一半。其实当时他心里很清楚,仅靠自己一家民营企业是绝对不行的。既如此,何不把**、地方、国企、民企都联合起来,大家厘清股份、划好利益、各取所需?

--说来易如反掌,实际做来却难比登天。

2006年3月,谭传荣正式从中联煤手里接过管线项目。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接铭训,对方但笑不语,只是连连摆手。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似乎印证了接铭训的判断。当谭传荣把各方企业代表召集起来开会时,每个与会企业都摆出一种不可一世的姿态,大家都在寸土不让地讨价还价,几乎每个人都争得面红耳赤,话不投机就吵架,气不过便扭头走人--会场几近失控。谭传荣傻了眼。

怎样才能将这些牛气哄哄的“大爷”拧成一股绳?作为牵头人,谭传荣只得磨破嘴皮地跟这些大佬们逐个沟通、协调。然而在这个举步维艰的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这些“大爷”是决不肯让步的,但要大家联起手来,就必须有人做出妥协。看来看去,这个妥协者只能是自己。

妥协吗?不妥协,大家散伙,工程继续迁延。不仅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更断绝了自己进军国有垄断行业的念想--谭传荣似乎已经感受到那种极大的挫败感。

妥协呢?自己吃亏,当然大家和气。自己出钱出力把管道建起来,大家一起*钱,自己只分其中一部分--憋屈!但做成一件利国利己的事,将会带来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妥协还是不妥协?民企要想进入原国有垄断行业,这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无奈选择。身为商人,谭传荣还算过这样一笔账:项目注册资金需要两三千万元,总投资4个多亿。而管道建成通气后,保守估计每年将带来八九个亿的利润,即便自己全部垫付注册资金,随后只占小部分股份,也能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

也许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收益上,吃点亏、憋些屈,都是值得的。谭传荣挣扎了一个多星期,*终选择了妥协。他对记者说:“注册资金全都是我垫的,你挂个名就可以占股份,我不要你出钱,你要权,我法人代表给你都可以。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认为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才是*重要的。也许这个*终感动了他们。”

原本争执不休的各方利益集团终于联手成立了山西通豫煤层气输配公司,其股权结构为:大股东是紧握资源的山西能源煤层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股 35%、随后是占股26%的重庆三峡燃气集团和占股20%的三峡国际能源,当然还不能少了占股10%的中煤集团,以及作为输送目的地、占股9%的河南中原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

谭传荣旗下的重庆三峡燃气集团是唯一的出资方,但却不是控股股东,他本人甚至也不是法人代表。中联煤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老谭多方周旋、曲折前进,如果没有这种妥协与忍让,这条管线不可能建起来。大家戏称,老谭成了“老谈”.

殊不知万里长征,这才开始**步。谭传荣还必须在北京跑遍各个相关部委。虽然这个项目由国家能源部主管,但涉及的监管部门却是一连串长长的名单:国土资源部、环保部、林业局、安监总局、水利部、铁道部……这之间就有诸多矛盾和障碍,比如:国土资源部批矿的是一个司,批煤层气的又是另一个司,一开始这两个司的意见就不一致,搞得老谭一度不知所措。

怎么办?谭传荣急中生智,兵行险招,来了一计“死马当活马医”.

2008年12月,管道开工仪式正式举行,引来各方关注。外界看来,开工仪式张灯结彩,固然是一派喜庆。但事实上,这时的山西通豫根本不具备开工条件:各个股东还在明争暗斗,资金还没到位,管理上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老谭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他向记者吐露心声:“我就是要通过开工仪式,让舆论关注我们,把整个项目架上去,通过这一手段,迫使各项停滞的工作变得势在必行,迫使股东们停止纷争,好好想想怎么把事情办成。”

中国的情况往往就是:当一个事情在国家层面被关注后,审批手续就顺利多了。

关键时候,这就是老谭的不妥协。危急出智勇。在复杂的利益格局中,谭传荣屡屡上演以超常规战术取胜的好戏。

比如:由于手握能源的山西,已经形成一种我不求人、人必求我的老大心态。所以,这条把煤层气从山西输到河南的管道,在山西省内遭到重重阻碍。谁料,2009年6月,老谭并没有把真正*初破土动工的地点选在气源地山西,而是选在了输送地河南。

老谋深算的他说:河南是能源需求方,巴不得早点供气,所以一路大开绿灯。河南动工了,反过来把压力转给山西了,迫使山西不得不动工。

愤怒的时候要骂娘

采访中,为了给记者讲解得更清楚,谭传荣一激动便站起来,拿起笔走到玻璃板前,边画示意图边给记者解释这条大管线。显然,56岁的他对这番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

2009年夏天,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到山西考察煤层气产业。回京送机时,已经登机的张局长透过机窗看到了送机人群中的谭传荣。令在场所有人惊讶的是,张局长特意走下飞机,径直走到谭面前,握住他的手说:“我知道,你非常不容易,辛苦了!”

老谭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么大的**,居然能体恤我们的艰难。”

可是重视归重视,体恤归体恤,感动归感动,谁都清楚,这条路还很难。身边朋友甚至提醒老谭,要他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他随时可能成为悲情英雄。

这条100公里的管线横跨两省,途经5个县区,20多个乡镇,80多个村庄,因为管道占地,山西通豫面临不计其数的赔付,而且一提到利益,千奇百怪的状况和问题便纷纷冒了出来。对谭传荣来说,整个过程如同一次千难万苦的西天取经。

比如,村民才不会管你什么国家战略工程。村民的祖坟、田地和房屋挡住了管线的去路,无论赔多少钱都死活不让挪,一些村民钻进工程挖掘机里一躺就是好几天,不让工人们开工。

当下拆迁问题在中国又是敏感话题,稍微处理不好就会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谭传荣和他的团队只得放低姿态、耐心劝说,尽力在赔偿上与村民们达成一致。

遇到老百姓的这种情况,从山村走出来的谭传荣完全能够理解包容。然而,跟目前中国很多事情一样,在实际落实环节,大**很着急,老百姓很着急,但就是中间的官员们不着急。不着急也罢,令老谭无比气愤的是,一路上一些乡镇政府、村支部为了一己私利而故意使绊。

谭向记者回忆说:他和团队一路下来,每天喝不完的酒,赔不完的笑脸。有好几次,谭接到员工的电话说:老板,我们终于搞定了!那时电话那边的员工已经喝得站不起来了。

更可气的是,有些乡干部、村干部假借民意,突然推翻之前已经签好协议的赔偿价格,坐地起价,其实背后干的是见不得人、假公济私的勾当。

有一次,谭传荣发现明明赔付给老百姓的是1200元,但真正到老百姓手里的,却只有700元。老百姓不满,就给工程添堵,其实中间的差价被乡干部、村干部中饱私囊了。谭传荣曾经指着一个乡干部的鼻子骂娘:你根本没资格当这个干部!

谭传荣气愤地说:有些基层干部动不动就拿**架子来设置阻碍。我是在前线流血流汗的人,我也是有脾气的人!

身边人说,老谭是一个时刻准备献身的人,他很瞧不起那些掌握一点权力却打个人小算盘的所谓的**。行伍出身的他身上有一股亮剑精神。

这种精神有时候是遇强更强。100公里的管线穿铁路、穿公路、穿河流、穿森林,甚至撞上部队的通信光缆。施工团队想,此前什么田地、祖坟等,还可以通过跟老百姓商量和沟通来解决。这个可是雷打不动的部队光缆啊,大家一时束手无策。

谭传荣闻讯后心里暗忖:如果去找部队谈,要么吃闭门羹,要么漫天要价,管你国家不国家。遇到这种强势群体,需要曲线救国,向当地政府寻求支持,再抓住出手的时机。

赢得当地政府支持的当天,谭传荣立即下令来个先斩后奏,通宵达旦铺管道。迅速完工后,再找部队商量着将通讯光缆从一旁绕开。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谭传荣的这场闪电战合情合理,部队也拿他没有办法。

穿越心中的太行山

2011年1月,山西沁南煤层气田,寒风凛冽,冷气刺骨。谭传荣紧了紧大衣,目光顺着口径559毫米的输气管望向远方。不久后,每年将有3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通过这条大管线往东100公里翻山越岭、跨江过河,直抵河南省博爱县。

在那些不眠不休推进工程的时间里,谭传荣成天想着如何解决问题,时常晚上想得睡不着觉,有时候半夜想着村民们的赔付问题不能拖,越拖越出问题,竟会突然心慌得翻身起床。

此时再看这条他视之如命的跨省管线,回想这100公里的心路历程,老谭忽然觉得一种激动在心中翻滚起来,难以言说。

曾经,中石油华北油田的老总专门找到谭传荣,对他说:老谭,你这个管线不能再干了。

谭反问:怎么不干了?

这个老总恳切地说:你卖给我,不然很可能*终落得高价买、低价卖。

谭传荣当场坚定回绝。

他向记者坦露:在内心深处,他把这条管线视为生命中*后一次拼搏。如果按照每年30亿立方米的*大输送能力,每立方米0.3元的利润来计算,总投资4.6亿元的管线,每年可带来利润9亿元。按照这个业绩,企业如果在中国大陆上市,市盈率达到20~30倍基本不成问题。

当然,中石油分公司老总预料的结局不是没有可能发生。说不定哪天政策风向一变,管道所有权很可能全部收归国有,老谭便成了悲情的出局者。

但是战斗才刚刚打响,老谭对此不愿多想,不愿多谈。采访中他多次强调说:管道建成后对国家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也是为****分忧解难。不然,张国宝老局长也不会在已经登机后,又专门下飞机与自己握手。

--只身闯入国有垄断行业的他,有一种寻求政治支持的强烈渴求,这虽然是迫于形势,但更是一种夹缝中的生存智慧。

有一次,谭传荣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几个*头的代表一起到**某部门汇报工作。大家把工作业绩拿出来一比,几个国有*头竟然逊色不少。****当面数落了几个国有*头,并希望他们多向民企学习。

不久前的一次国务院全国电话会议上,副总理张德江甚至专门提到谭传荣的山西通豫。谭告诉记者:国家对煤层气的开发心急如焚。每次矿难死人,温总理就指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一切措施,然后副总理李克强就指出,要通过一种创新的体制来解决。

显然,谭传荣把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整合成一支联合舰队,正是一种体制上的创新与突破。他向记者总结道:民企机制灵活,敢打敢拼,但要把事业做大,必须把国有企业的资源、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到一起。

采访接近尾声,谭传荣意味深长地说,山西有个古老的故事,不是“愚公移山”吗?这是一种精神。沁水盆地往东100公里,翻越太行山,就是河南省。这个56岁的男人,正翻过了心中的那座太行山。在山那边,他畅想着,他的管线从博爱辐射开来,直通郑州、洛阳、焦作……再往后,南下湖北直到长江边。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