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锄头闯市场 五个农民创业

2015-02-06来源 : 互联网

核心提示:他们是普通的农民,在不惑之年却开始了人生新的挑战;她们是农村姑娘,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学习技艺,用巧手编织起**梦想;他们是基层*普通的农村党员,在家乡的土地上带领村民们一起勤劳致富奔小康。在创业的道路上,他们各展身手,竞显风流,谱写出一曲曲人生的华美乐章。

肖克来提·吾斯曼:身残志坚好男儿

天山网讯(记者卢钟报道)裁缝,需要一双巧手,而肖克来提·吾斯曼,这位一只手残疾的**尔族农民,却勇敢地在裁缝领域“剪”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10月19日,在伊宁市喀尔墩乡花果山村肖克来提家的库房中,记者看到加工好的民族服装整整齐齐叠放在一起,占满了大半个房间。肖克来提却丝毫不担心销路,因为所有的服装都有伊宁市周边县市的服装店与他签订的加工订单。“除去家里所有的开支,现在一年还有2万多元的收入。”他乐呵呵地说,从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中丝毫看不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曾自卑到不敢走出家门。

今年42岁的肖克来提是喀尔墩乡花果山村3组的一位村民,6岁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的左手失去了四根手指。几年后,父亲又因病去世。一家人仅靠母亲不多的工资度日。看到肖克来提一家人生活如此窘迫,好心的邻居和社会各界不时地送来一些面粉和清油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时,肖克来提总是感到十分愧疚,他恨自己没用,帮不了家里一点忙。

“那段时间里,是我人生中*苦、*无助的低谷。当时的我特别自卑,整天躲在家里发呆,不想见到任何熟人,怕被别人耻笑。可是自己是一个残疾人,重体力活又干不了,怎样才能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心里也特别犯愁。”他说。但他暗下决心,不能永远靠别人的救济过日子,一定要靠自己的劳动过上好日子!

可这时的他既没有多少文化,又没有一技之长,能做什么?他只能找些零工来做。毫无经验的他却遇到一个黑心的**,起早贪黑干了几个月竟没有拿到一分*的工资。这时,有人介绍他到一家裁缝店当学徒:“学上一门手艺,以后你也不愁没饭吃。”

1995年,在学习了三年之后,他和妻子帕丽丹开了一家裁缝店。创业之初,他常常是从早忙到晚,没有片刻空闲时间,**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但他坚信只要用心去做,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得到社会和人们的认可。很快,由于他收费便宜,制作的服装质量好,顾客越来越多。2000 年,他扩大规模,并开始招收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贫困农民子女。如今,他已经免费培训出300多名学员,大多学员学成后,都已经*立创业。

“世界上*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面对困难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有敢打必胜、战胜困难的信心。如今的我已经初步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家里有了存款,住上了新房,生活也特别充实。”他说。

事业成功后,他同样不忘用爱心回报社会,这些年来,只要有贫困农民子女愿意学习缝纫技术,他总是来者不拒,给他们免费传授技术,帮助他们走上创业之路。村里的贫困户需要帮助或者乡亲遇到困难,他也总是**个伸出援手。截至目前,他已经为周边邻居及社会各界需要帮助的人捐赠3万多元。

冯绍春:果蔬保鲜得商机

新鲜农产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农产品保鲜也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难题。据不**统计,因保鲜技术落后,我国每年新鲜农产品的损耗约占总产量的25%以上,常常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保鲜库**应用,能较好地解决农产品产后保鲜及商品化处理滞后的矛盾,是农产品产后增效的有效手段之一,有效调节了果蔬淡旺季,变当地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优势。

成立于2008年5月的伊宁市达达木图乡旺达农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近3年的发展,目前在生产旺季每天可生产各类蔬菜500多吨,大量果蔬需进行保鲜,以延长农产品保鲜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09年,冯绍春看中这一商机,与家人一起投资500余万元,在达达木图乡建起保鲜库,从而为自己开启了一座**的宝库。

今年47岁的冯绍春1987年从四川老家农村来到伊犁,*初的几年,她只能四处打零工维持生计。1991年,由于打零工收入极不稳定,她开始做起了水果批发生意。在此期间,她发现,在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由于大多品种难以长期保存,销售价格较低,而通过保鲜储藏,错开销售旺季,不仅价格是淡季的数倍,而且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决定*佳销售时机。她意识到,这或许将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钥匙。

2009年,经过市场调查,她加入达达木图乡旺达农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与家人一起投资500余万元兴建起储量达2500吨的果蔬保鲜库。 2009年9月底,果蔬保鲜库正式投入使用,此时,也正值大量果蔬上市的时节。她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与客户签下保鲜果蔬协议。同时,由于合作社出口的优质蔬菜在运输前需要进行保鲜处理,储量达2500吨的保鲜库几乎供不应求。

2010年,她再次与家人投资500余万元,将保鲜库增至十六座,储量达到5000吨。

在她看来,保鲜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困扰当地菜农的果蔬保存期短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解决了十几位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每年秋季,果蔬入库高峰期时,数十位当地农民通过几个月的忙碌,也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尽管由于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保鲜库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利润。但是对于未来的前景,她依然信心百倍。她计划,通过几年的运行后,当保鲜库的收益逐渐稳定,她将继续扩大规模,让保鲜储藏搭上致富快车。

苏来曼·亚森:慧眼拾起金钥匙

10月19日,在伊宁市喀尔墩乡花果山村见到苏来曼·亚森时,他正忙着扩建保鲜库。“原来的1200平方米的保鲜库已经不够用,所以正在进行扩建。”他告诉记者。

今年51岁的苏来曼是花果山村的一位村民。2006年,他在经营保鲜库之前,一直从事服装外贸生意,在哈萨克斯坦经商期间,他却无意中发现了经营保鲜库的商机。

1987年,精明的他率先在村里做起了服装生意,他在伊宁市塔西来甫开市场租了店铺,然后从广东批发服装进行经销。1992年,他又将服装生意做到了哈萨克斯坦。2005年年初,在哈萨克斯坦的水果批发市场,他发现,同样一公斤苹果,通过保鲜库保存因为水分保持得比较好,可以比传统方式储藏的苹果高出2元至3元,他突然心中一动。

2006年,苏来曼与一起做生意的弟弟商量后,两人共同投资360万元在花果山村建设了一座1200平方米的保鲜库。当年秋季,他从特克斯县及周边村以2元/公斤的价格收购了1000多吨苹果存在保鲜库里,第二年春天,他将苹果全部出口到哈萨克斯坦,除去各种成本,当年收入50多万元。

村民们看到后纷纷开始效仿,也将自家的苹果放入苏来曼的保鲜库,第二年年初时,再将苹果运到当地市场进行销售。“因为除去几角*的保鲜费,一吨苹果可以多赚五六千元,现在村民种植苹果的积极性也比以前高了很多。”花果山村委会主任吐尔逊买买提·阿布力孜告诉记者。

随着苹果出口生意越做越大,今年,苏来曼又投资85万元,扩建了500平方米的保鲜库。今后,他还打算引导更多的村民发展林果业,让花果山真正成为一个花之山、果之园。

麦尔哈巴·奥斯曼:风雨过后是彩虹

在伊宁市喀尔墩乡吉里格朗村,有一家小小的毛衣编织作坊,不过,别看这家作坊规模不大,只有9台编织机、15名工人,这里生产的毛衣却远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南疆等地,甚至出口到了哈萨克斯坦。作坊的主人就是今年32岁的**尔族妇女麦尔哈巴·奥斯曼。

“*近,我还打算到工商局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一个毛衣品牌的商标。”10月19日,麦尔哈巴告诉记者。可是,谁又能够想到,在刚刚创业之初,她身无分文,是靠借来的3000元买来一台编织机。而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她已在伊宁市拥有两家专卖店,年收入达5万元。

1998年,高中毕业后的麦尔哈巴一心想自己干些什么。可是自己既没有资金,又没有技术,能干什么?女孩子都喜欢漂亮的服饰,麦尔哈巴也不例外。细心的她发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毛衣虽然款式很漂亮,可是价格昂贵不说,质量还难以保证。

“如果自己编织,原料可以自己把关,款式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定制。”她决定编织毛衣,开始自己的创业梦想。1999年,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她从亲戚和朋友处借来了3000元*,从内地买回了一台毛衣编织机,开了一家毛衣编织作坊。在她的努力下,顾客逐渐开始增多。可是一次意外,却让刚刚有了起色的编织作坊几乎面临倒闭。开业不久,因为她的疏忽,采购的一批原料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如果再采购一批,资金已经全部投入到设备当中。此时的她焦急万分却毫无办法。

接下来的情况更加糟糕,由于当年气候反复多变,几乎天**雨,放在室外的机器很快生锈。*后,她不得不将所有的设备以5角*一公斤的价格当作废铁卖掉,一年多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

难道就这样认输!她却心有不甘:人生之路还很长,一次失败难道就让自己再也不敢爬起来?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她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在亲人和乡政府的支持下,她从银行贷款,重新购买了设备。清脆的机器声重新在小院中响起。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在购买原材料时,她变得更加谨慎。毛衣款式,也增加了*时尚的元素。很快,毛衣不仅远销疆内各大城市,而且还出口到了哈萨克斯坦。

*近,她又有了新的计划。“现在毛衣的刺绣还需要手工完成,十分费时,我计划利用乡政府为我提供的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从内地引进一台电脑刺绣机,同时学习先进的编织技术。我将继续扩大规模,在自己致富的同样,为更多的人提供工作岗位。”她憧憬着。

木拉提·阿合提:小小木雕巧致富

由一个失地农民走上致富路,木拉提·阿合提认为自己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一切都源于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源于村党支部的支持和帮助。

今年45岁的木拉提是新源县新源镇别斯托别村的一名哈萨克族党员,2010年,新源镇新城区开发,木拉提家的10亩口粮地在开发区内。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他们的生命,失去土地今后如何生活?木拉提也十分迷茫,但共产党员就得舍小家顾大家,他**个签订了征地合同,并主动配合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做其他征地农民的思想工作。

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村里组织农民开展再就业培训。通过培训,木拉提找回了就业信心。他想,自己有一手祖传的雕刻手艺,为何不办一个雕刻厂?有了目标后,他很快利用征地补偿款,建起了木拉提“哈萨克族雕刻厂”,加工制作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木碗、木勺、木花瓶等,当年就收入2万元。

成功迈出**步后,他发现人工雕刻效率很低。为了提高效率,2011年,他又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贷款5万元,购买了一台自动雕刻机,工作效率大幅提高,收入也翻了一番。

自己富裕了之后,木拉提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为了让更多的农民富起来,木拉提购买了DVD、电脑等,安装了宽带,定期组织周围邻居在他家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开展技能培训,提供致富信息,并主动招收了20多名失地农民家庭子女,在雕刻厂里学习手艺。目前,已经有18人学成后,通过自己加工和销售木雕产品走上了致富之路。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