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林开明已成为将沙县小吃引进澳门的沙县**人。*近他与人合伙投资约200万元人民币在澳门开了2家小吃店。“生意挺好的。”林开明说,“我们三年内要在澳门开15家沙县小吃店。”
在福建沙县,林开明的成功故事了无新意,不过是众多经营沙县小吃的农民梦想成真经历的翻版。目前,近6万当地农民在中国各地开了约2万家沙县小吃店,甚至开到了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
“这些沙县小吃店年营业额超过50亿元,带来纯收入约7亿元。”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会长黄福松说,目前沙县小吃业纳吸了全县60%农村劳动力,**了60%的全县农民纯收入;沙县小吃240多个品种中有39个被命名为“中华名小吃”,沙县也先后获得“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名城”称号。
沙县小吃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前。沙县先民南迁,带来中原汉民族饮食习俗,随着后来古闽越族和周边客家饮食特色融入,沙县小吃逐渐形成*特风格。每逢节庆举办小吃美食比赛,是沙县民间传统习俗,而沙县小吃制作技艺已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沙县人不论男女,天生就会做小吃。”在江苏无锡市开有3家沙县小吃店的汤春明说,“就算原先不会,一接触就自然而然学会了。”
汤春明自己就是在1998年决定开小吃店后才跟着同村人学做小吃的。他在3个省开过小吃店,*后来到无锡。他正考虑在无锡买房。“那里的房子其实比沙县还便宜。”汤春明说,沙县房价是被许许多多生意兴隆的小吃业主推上去的。
同样生意兴隆的是10多家成规模的沙县小吃专业配料配送公司。其中,张昌潮年营业额上亿元,*占鳌头。
张昌潮2000年进入小吃行业,*早到广东增城市开沙县小吃店,3个月后就决定主攻配料配送。他在沙县办有工厂,生产花生酱、辣椒酱等主要调味品;其他配料配件散布全国各地,随时可供货。“我们只挣薄利,否则难以生存。”
推动沙县小吃业持续繁荣的另一只手是当地**。“为了推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一直积极主动作为,**沙县小吃。”沙县小吃办主任郑兴景说,旨在助推小吃产业发展的小吃办1997年设立,是****、目前可能仍是全国**的为小吃专设的官方机构。
在**支持推动下,1997年起,沙县每年于12月8日举办小吃文化节;笑口张开吃小丸的图案获得注册,成为沙县小吃的“图腾”——为全体沙县人服务的集体商标。
快速成长的沙县小吃业不可避免地遭遇成长的烦恼,需要**和业主齐心协力应对。
“假冒的沙县小吃店和真的数量差不多。”黄福松说,这些外地人开的小吃店冒用沙县之名,沙县小吃声誉和沙县小吃行业深受其害。近来沙县**在几个主要城市开展了打假维权行动,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的沙县小吃打假维权办未来将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对现有的沙县小吃店,**和同业公会正联手着力进行整治和提升,鼓励现有沙县小吃店转化为标准店、示范店或旗舰店,实行连锁经营。黄福松说,2006年以来已有4000多家沙县小吃店通过标准店认定。
黄福松强调沙县小吃与麦当劳、肯德基品牌的不同。“我们的品牌是集体品牌,为沙县老百姓服务,着眼解决农民群众就业增收问题。当然,我们可以向国际快餐巨头学习质量控制和企业经营。”
打造沙县小吃的“航母”——上市公司已摆上重要议程。黄福松说,可以考虑通过**控股的沙县小吃集团公司吸纳上规模的沙县小吃餐饮、加工和配送企业,实现上市。
“沙县小吃承载着25万沙县老百姓的梦想。促进小吃业发展,我们不遗余力。”沙县副县长乐荣光说,“这个产业做好了,沙县人吃穿不愁;如果出了问题,后果不可想象,五六万农民回乡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