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豌豆荚宣布获得软银集团领投的1.2亿美金投资。我持续4年跟踪这家移动内容搜索创业公司,为您解读豌豆荚成长的秘密:一个85后CEO,如何率领团队,在360和**的夹击下突围?
2013年9月9日,豌豆荚联合创始人、CEO王俊煜站在孙正义的一整层楼面积的办公室窗前,楼底是绿色盎然的日本庭院,更远处是东京湾。这位28岁的年轻人在孙正义面前讲述了15分钟有关豌豆荚的战略,就被后者打断,反过来向他讲述软银的未来。穿着衬衣、牛仔裤的王俊煜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穿着T恤的冯锋,和一群西装革履的人谈判。
为什么选择软银?
自**2013年7月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以后,豌豆荚一直被人追问:会卖吗?以多高的价*卖?这一年,王俊煜见过的国内外大公司以及投资机构,有 40多家。“我们本身不是说一定要卖或者不卖,创业不是为了不卖公司,也不是为了卖公司,只是为了把一件事做成。”他沉吟一下说,“哪家公司的技术能帮我们做成这件事?好像没有。我们现在的流量也是靠用户的口碑起来的,我们自己建立生态系统。*头的产品业务线太长了,我们专心做手机搜索,*立会更好。一个*立的、蓬勃向上的公司,和被*头收购后的公司,两个故事哪个听起来更有戏?”
在这40多家投资机构里,软银估值较高,但不是*高。“孙正义胆略很大,我也喜欢这样,做大赌注,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大,产出也高,就像德州扑克里的Allin(押上全部筹码)。”王俊煜说。
软银由豌豆荚股东之一DCM引荐,此次B轮**软银领投、DCM和创新工场跟投,华兴资本担任*家财务顾问。2011年6月,豌豆荚完成A轮**,DCM投了500万美元,创新工场跟投300万美元。当时有几家VC及大公司和他们接触,其中一家*头给出的估值和投资金额比DCM高得多,但是,DCM认同豌豆荚的战略方向,投资经理(现投资副总裁)胡博予每次来,和他们谈产品和未来,那家*头更重视豌豆荚现有的客户端产品和已有的用户量。很多人劝豌豆荚接受*头的投资,*多,推广资源也多。
豌豆荚的想法不一样:他们希望找到100%支持他们的人,和他们一样觉得豌豆荚的想法太重要了,非做不可的人,而不是觉得已经做得足够好,其他想法没必要做的人。
他们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对是错,但他们知道自己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不想被短期收购,也不想只专注于PC客户端。
接受DCM投资,这是豌豆荚基于信仰做出的选择。“这个世界99%的事情你经验不足,你做决定的时候不知对错,唯一依靠的你信仰什么。豌豆荚信仰产品第一,所有决定基于以它为前提。”豌豆荚联合创始人崔瑾说。2011年9月,豌豆荚对推广应用进行收费,实行竞价排名,所有广告应用明确标示,告知用户,用户下载一次,就收取应用开发商一定费用,这是豌豆荚的铁律。他们严格区分自然流量和广告流量,用户自己通过搜索下载的,就是自然选择,即使他下载的是付*给豌豆荚做推广的应用。如果自然流量变现的话,公司会越走越远,所有推荐都会变成隐性广告,谁给公司*多,就推荐谁。崔瑾举例说,腾讯浏览器是他们的广告客户,它靠着自己的品牌效应进入“上升*快”榜单,位置很好,但豌豆荚不能跟它算广告费。
如果将自然流量和广告流量混在一起进行收费,豌豆荚就可以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利。这样的做法让豌豆荚损失70%的收入(此为2012年数据)。“DCM不会说,可以了,你们赶紧变现。”崔瑾说。
碰到诱惑,不知选择什么的时候,就做自己相信的事。
豌豆荚的铁三角
**得来的1.2亿美元,王俊煜表示,一部分会花在引进人才上,这笔*非直接作用就是提振了人们对豌豆荚的信心和豌豆荚的知名度。虽然现在还是小公司,没什么经验,但会慢慢采取并购的方式扩张团队。还有大量的*会花在产品本身,另外将和内容供应商一起合作,建设生态系统。他说:“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说过,我们自己钻不赚*都无所谓,只有让人赚到*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平台里。”
我问王俊煜,如果是4、5亿美元的公司,你们每人都能分好几千万美元,都成亿万富翁了,那感觉怎么样?他回答:“若是两年前,觉得做到1亿美元就很了不起,那时候A轮**估值3300万美元;若是4年前,一家公司能值3000万美元,当时换算来是2亿人民币,我也觉得是天大的数字。做到以后,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这就像登山一样,如果实在爬不动了,也会知难而退。但我感觉还没到那一步。”
崔瑾说:“王俊煜说服了我们,如果我们把公司卖掉,我们再创十次业都不一定能有把公司做大的机会,我们觉得豌豆荚是一次能够做大的机会。”
为了不卖豌豆荚一事,冯锋和王俊煜在邮件里吵了一架。矛盾不在于卖还是不卖公司,而是在于你用什么方式将你的想法告知给你的创业伙伴。2013年6月1 日,豌豆荚在公司内部做活动,大家玩得挺开心的,当时有公司想收购豌豆荚,估值还很高。王俊煜的性子不喜欢跟人讨论,担心崔瑾和冯锋反对,在活动后直接对冯锋说:我决定不卖公司了。冯锋回答:好。冯锋的反射弧很长,当时没反应过来,过了几天给王俊煜发邮件说:我觉得你做这么大的决定不能不跟我们商量一下。两人吵了一架,王俊煜觉得自己不对,想请爱吃牛排的冯锋吃北京*好的牛排,却被冯锋拒绝了。
冯锋也不想卖公司,但是他希望王俊煜告诉他,为什么不卖。“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了,我们三个人要团结。哪怕说,我崔瑾和冯锋就是想卖掉公司,你王俊煜就是不想卖掉公司,那也要让王俊煜先知道,不能在开董事会上突然跳出来说,我们要把公司卖掉。那公司就完蛋了。”王俊煜承受了很大压力,有一晚他在北大未名湖边上*自转悠,一直到半夜,他妻子觉得不对劲才去将他找回。那天晚上,崔瑾在工体旁的餐厅里和冯锋聊了很久。
崔瑾告诉王俊煜:“这是一个机会,卖不卖公司不是情感的问题,我们得对员工负责。如果今天卖掉,员工能够得到的利益比我们以后上市得到的还大,这难道不是重要因素么?我们需要好好算一笔账,我算不清楚,得你去算。”
王俊煜关在家里花了一整天时间写了130多页的PPT,他认为豌豆荚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做一家*立的公司是对员工负责、对投资人也负责的选择”,崔瑾和冯锋也为他的想法激动,全力以赴支持他。豌豆荚的铁三角经受了一次艰难的考验。我说:“你们三个团结就没问题。”崔瑾说:“是的,我听说好几家公司就是创业团队内部分裂才卖了。”
王俊煜是这三人里*年轻的一位,出生于1985年,稚气未脱,性格温和,做决策比较慢,一下决定就义无反顾。李开复评价他是,有*立思考能力,就算别人反对他的想法,也会努力尝试,并做出成效证明自己。
冯锋本来是在成都外企做研发工程师,在当地安家置业,放弃安稳生活,北上加入创新工场,是豌豆荚*早的四名工程师之一。冯锋去的时候,创新工场不过十来人。我问冯锋,有没有失望,觉得没几个人?他回答:“创业去得越早越好,人越少越好,我更希望我去的时候只有李开复一个人在那里。”他加入豌豆荚的时候28岁,正是有一点生活阅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精神力、体力都处于很好状态的时候。
崔瑾在Google中国工作的时候我就和她打过交道。这几年,她的形象从CBD光鲜亮丽、身着时尚套装的白领往中关村朴实的、衬衫牛仔裤搭配的IT人士发展。豌豆荚团队成员总体性格偏温和,个性强势、急躁的崔瑾,扮演了“恶人”的角色,把大家想说又不愿意说的话说出来。
这四年,三人的责任分配大体是,王俊煜负责产品、冯锋负责技术、崔瑾负责人事和运营。2013年,团队磨合得更成熟了,发掘彼此更多的优点。冯锋不仅负责技术,还管*。崔瑾和王俊煜对*的概念比较糊涂,冯锋则会告诉大家这笔*放在余额宝里每天会有多少利息,在和投资人讨论条款的时候很强硬,不轻易让步,对公司利益保护得很好。也因为冯锋在谈判的认真、计较,促使豌豆荚迟迟没在一份**合同上签字,一直延迟到**爆出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的当天,那时豌豆荚已经准备在合同上签字,因为消息的爆出,投资人打来电话阻止了签字。
王俊煜说: “这就是为何是冯锋和我去日本和软银谈判的缘故。讲公司的远景是我给孙正义讲,具体的谈判细节是冯锋去做。我看事更多一点,崔瑾看人更多一点,如果只看事的话,会很生硬地看哪家公司对我们的帮助更大,但崔瑾会在对方高管细微的表达上看出来,他们到底喜不喜欢我们。”
从2011年2月到2012年12月,前**首席架构师周利民担任豌豆荚CEO。2010年8月,崔瑾对我说,对现在的团队比较满意,“过去是过度民主,拼命争论。现在经过磨合,大家都理解对方的优势,王俊煜的优势在产品上的天赋,我们相信他在产品和用户需求上的判断;在推广上,他们就相信我的判断; 产品架构出现问题时,就相信冯锋的判断。”但是,过了几个月,他们在考虑寻找一个新CEO。豌豆荚在快速发展,人员越来越多,研发效率却降低了。冯锋和王俊煜都没有管理中型研发团队的经验,管理团队的无效率正在拖豌豆荚的后腿,当时豌豆荚用户人数已增长到五六十万,因为技术问题,服务器每晚10点都会宕机。
三位联合创始人开会讨论是否该找CEO?要得出“是”的结论,先得过自己心理那一关:创业至少部分是为了“做自己公司的老板”。在观点的碰撞和磨合里,他们第一次强烈意识到“*重要的是公司做成,自己的屁股坐在哪个位置上不重要。如果王俊煜非要做 CEO不可,崔瑾非要当COO不可,冯锋非要当CTO不可,大家*在乎的是这个的话,豌豆荚就完蛋了。
他们达成一致,找新CEO。找来新CEO,就是要把王俊煜换掉。这位年轻人表现出成熟的心智和胸怀,他不在乎,只要把公司做好。
崔瑾想找个能**的,王俊煜想找个产品做得好的,冯锋想要技术强的。说完三人就笑起来,简直是自己给自己找个老板。*终,他们决定“豌豆荚将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需要精通技术的CEO”,找来了周利民,当时周利民已经为豌豆荚做了半年顾问。
周利民在技术上有远景,入职第二天就宣布,用C语言和C++语言重构豌豆荚PC客户端。这个想法王俊煜他们纠结了一个多季度,都没敢下决定。对小公司来说,这是很可怕的决定,很多公司死在重构上。新CEO第一把火就烧在这里。当时冯锋是团队里*主力的工程师,也是唯一在C++上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被抽调出来全力做豌豆荚2.0。
2011年9月,腾讯发布一款用C语言和C++写的客户端;10月,360和91手机助手合作公司发布同类产品,同月,重构后的豌豆荚 2.0beta版静悄悄上线。这款产品和豌豆荚1.0相比,结构、长相都发生重大变化,不敢高调推出,怕用户接受不了。豌豆荚2.0速度更快,架构好,可拓展性高,竞争越往后,优势越大。2012年2月21日,豌豆荚2.0发布正式版。崔瑾说,如果没有周利民一年前的决定,豌豆荚可能已经死了。
当时,周利民相当于定海神针的存在。具体事务由王俊煜他们三人操作,有疑惑就找周利民。2011年7月,豌豆荚还在知春路锦秋家园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地方办公,我过去拜访,时值360推出手机助手,崔瑾没和360交过手,很焦虑,跑去问周利民:我们会有问题吗?
周利民告诉她,第一步,把重构的版本推出之后,豌豆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第二步,豌豆荚能不能做成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就看能不能把前端的竞争转移到后台服务上去。如果战场转移到后台服务上,腾讯、360这样优势在客户端的公司,也不再具备优势,或者优势很小。
2012年年底,周利民辞去豌豆荚CEO一职,保留了股份。王俊煜接任CEO。从心劲来讲,周利民早已财务自由,而王俊煜们“很饥渴”,每周保持80多个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有两年时间,周利民承担了主要重担,等着这三人各自成长起来。王俊煜说:“四年前,我专注于做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师,关注事情,没有关注人、技术、商业竞争。周利民对我们帮助很大,当时我觉得自己完全搞不定。2012年底,他有了新想法,我也慢慢觉得CEO这事可以慢慢搞定的,知道水大概有多深,大致有哪些路可以走。”
他补充了一句:“上个季度我有了秘书,一开始不习惯,整个日程安排得请大家找她,而不是直接找我。”
豌豆荚如何对抗*头?
2011年,崔瑾担忧地问周利民:面对360,我们会有问题吗?2014年,我将这个问题摆在她面前:面对**、360这些*头,豌豆荚还是小公司,怎么办?崔瑾说:“我自己感觉,我们不一定会输,虽然我们不适应360那一套,但他们也不适应我们这一套。70后之间互相对骂,但85后、90后是小飞侠,在天上飞来飞去,不理你,不用你的方法出牌。豌豆荚*重要的是,不要去模仿对手的优势,一定要去想自己的优势。”
“豌豆荚的优势还在产品上,每推出一项新功能都在时间上领先,领先是有时间窗口的,360跟进很快,基本3到6个月就能跟进。这就看我们市场部分能否利用好时间窗口获得多少新用户,一定得是产品和BD配合得很好,利用时间窗口搞得人尽皆知,当他跟进的时候我们转向下一个新功能。”
豌豆荚一开始是创新工场内部孵化项目安卓手机OS操作系统点心的配套项目,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商业价值潜力很大,2010年4月*立出来。起初,它不叫豌豆荚,叫豌豆。但是豌豆的域名已经被抢注,需要花费10万元购买。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说,这太贵了。王俊煜和崔瑾都说,豌豆多好听啊。汪华反问他们:你拿了100万的天使投资,花10万元买个域名,你干不干?他们仔细想过后,才改名为“豌豆荚”。后来,王俊煜对我说,10万元的域名的确太贵了。
刚*立的时候,是豌豆荚*痛苦的时候,产品没人用,每天在线用户100人左右。2010年6月21日,王俊煜写邮件给李开复,活跃用户225人。当时37%的用户投诉是连不上,“用户不是不需要,是我们做得太烂。”王俊煜说,2011年前的用户邮件都是他自己回复的。
2010年9月,用户到了5万人级别,这增长了他们的信心,手机助手的形态是对的。10月,拿到创新工场100万美元的投资。当时王俊煜在PPT里提出:“手机助手是开设点,将来会专注内容的分发和第三方的内容分享,包括应用商店、视频网站、在线音乐、电子书在线网站,和他们一起合作并分享收入。”
2011年5月,豌豆荚开始做应用搜索,10月开始增加广告系统,这是豌豆角比较大的里程碑,它开始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养活自己。
2012年4月,豌豆荚正式提出“豌豆荚在做移动搜索,今天是应用搜索,未来是通用的搜索,有音乐、视频、书等内容,也是一个开放的搜索。”
2014年1月,豌豆荚推出了“移动内容搜索”。
手机上的构成单元是应用,PC上的构成单元是网页,豌豆荚每天在干的事情就是分析应用,应用里到底有多少内容,适配哪款手机,适配多大屏幕的分辨率,耗多少电。王俊煜说:“今天手机上的竞争和PC时代是有区别的,第二,渠道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主流用户是80后、90后,从小开始用电脑,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不会说你给他什么东西他就一定用什么,他会有选择的。第二,很多传统的营销手段在移动上用不了,比如说捆绑。在手机上没法捆绑,你没有办法通过设置浏览器首页来做这事,本来就没有什么人开浏览器了。”
“大量PC时代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今天是可以解决的。PC的搜索不是个性化的,手机完全可以个性化。在PC上,大家停止了创新,都做微创新,哪家做的都是一样,就靠谁占据的桌面更大。”
“在手机时代,产品本身起到的作用会更大,这就是时代。现在这个时代更适合技术创新的公司成长。”
移动内容搜索,现在不是*的游戏,是数据的游戏,你的数据越多,搜索结果越准确,就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搜索结果,就有越多的用户,数据就越准确,就有更高质量的产品。豌豆荚积累的数据都来自于手机用户,积累了四年,累计装机量有3亿用户,活跃用户有6000万。
我问王俊煜,如何打赢未来的战争?
“还是在产品和技术上。如果不能比别人跑得更快,这家公司没有存在的价值。如果这件事已经有别人比我们做得更好的话,我们一定是只能认输,我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