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是郑州市金水区的一名环卫工,今年40多岁。13日中午,他喝了一斤多52度的白酒,之后醉倒街头。河南商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躺在防疫路边一栋居民楼的楼道里,一动不动。
一旁有居民想拉起他,他伸手抓住对方,手背上的冻疮露出来,裂开了缝的伤口沾满灰尘。
男人耷拉着脑袋靠在墙上,身上蹭满白灰,“心里难受呀,丢了*,手机也弄丢了……”
赶来的郑州金水环卫机械化公司的工作人员说,环卫工干满一个月工资是1000多元,对于男人一家来说,30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
河南商报房产网发起的“你一元我一元,帮环卫工‘找回’丢失的3000元”活动,目前已有数千人参与捐款。面对好心人的帮助,陈贝宝不停地说“谢谢”,他说多余的*一分不要,只留下3000元,余下的捐给慈善机构。
河南商报房产网发起的活动捐款已超3000元
昨天,这股温暖的力量继续扩散,来自更多地方的人加入到“谎言”队伍中来。有人说,“我捡到了100元,说个卡号,我打过去”;有人说,“3000元都是我捡到的,快把卡号发过来吧”。截至昨天,数千网友称自己是那个捡*人,希望记者能提供联系方式或银行账号。
15日,**电视台3名工作人员赶赴老陈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昨**午,***河南分社工作人员也联系上了老陈。这个温暖的故事,他们要讲给更多人听。
3月15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等门户网站均在*页显著位置转发,数以万计的网友跟帖留言。
微博、**上也是盛况**。
@央视新闻以“美丽谎言:我们捡到了你的*”转发了《河南商报》的报道,截至昨晚8时,转发5300多条,评论3000多条,8000多名网友对“撒谎”网友的行为点赞。
@****评论称:我们哀民生之多艰;天南海北“捡”回来的更多*,却让所有人心头一暖。素不相识的人们,在为大叔慷慨解囊;善意的谎言,传递
着这个社会的温情和责任感。此外,@中国之声和@新周刊的转发量都超过了4000多条,@河南商报的转发量也超过了6000条。
截至昨**午6点,河南商报房产网发起的“你一元我一元,帮环卫工‘找回’丢失的3000元”活动,已有数千人参与捐款,捐款数量已超3000元。
昨天,正在老家给女儿办户口的陈贝宝得知情况后说,他只拿3000元*,超出部分捐给慈善机构。
有一种正能量叫细致入
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正能量叫“是我捡的3000元”。为何说细致入微?正如网友所言,3000元不多,但是对于陈贝宝来说很多,还憋屈地哭了,这 关乎一个男人的尊严。释放爱心,有很多种方式,*好的方式便是,爱心的表达不露痕迹、润物无声。直接说要捐助,当然,这也是一种正能量;不过,当诸多网友 不约而同地选择“撒谎”捐助时,都考虑到了受助人的自尊,这岂能不称为是一种细致入微的正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