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出门或者不想做饭的日子,都是什么解救你的呢?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外卖。有了外卖之后,不出门就可以吃到饭,外卖真的便宜吗?外卖也有潜规则,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带你看答案。
外卖潜规则被曝光 点外卖真的便宜吗?
你知道吗? 外卖平台的餐食价有的竟比堂食价高50%!以往倒贴商家的外卖平台们,随着生意和回本需要反过来要求“上供”。有商家表示,若选外卖平台专送每单需被收取18%服务费,外卖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
眼下的年轻人,点外卖成为“家常便饭”,如果哪天外卖平台瘫痪都不知道怎么解决温饱。**、美团、饿了么,你习惯用哪个呢?今天小编不是来**外卖平台的,而是来曝光一个“潜规则”的……
外卖潜规则一:先提价,再用红包降价!有的竟比门店价贵一倍
据央视财经报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一家餐厅的馋嘴牛蛙,堂吃48元,外卖标价却要68元。而这家店的套餐,扣掉各种“满减”优惠之后,平均每份30元。而在实体店内,所有套餐都是15元一份。
“线上价格贵”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北京的多家餐馆,都是这样处理。有外卖送餐员表示,店铺线上加价的情况普遍存在,因为现在外卖平台都要收店铺流水20%的佣金,店铺为了收支平衡,线上外卖只能涨价。每个外卖平台都这样。
先提价,再用满减红包抵扣,顾客并没有得到实惠。一些商家也坦言,现在的食客越来越依赖外卖平台,商家70%的营业额都来自外卖收入,不走套路,就没有生意。
某饭店**告诉记者,不参加“满减”的话,竞争对手都在做满减,那样的话单量会下滑,如果不参加,就会被外卖平台排到很后面,基本上就是**一单,或者两天一单,所以都要价*高几块*。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没办法。
外卖潜规则二:外卖平台也可竞价排名!****的未必口碑好
除了收取佣金,外卖平台对**越来越渴望。近年,就有媒体曝光了各大外卖平台上存在餐饮商家竞价排名的情况——商家通过付费就可以买进****的位置。
有商家告诉记者,近期这种竞价排名的情况在平台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去年*高的价格仅仅在200多元左右,而到今年3月,*高已经达到了近300元。
饿了么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竞价排名是快餐行业的大势所趋,此举也是给消费者提供甄选和鉴别更好的选择。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付费搜索也是广告的一种类型,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不能侵害到消费者合法权益。”
从这个角度讲,****的商家未必是因为口碑好,可能是买来的。就像搜索领域的竞价排名一样,应该明确哪些是广告**,哪些不是,否则消费者很难辨别。
外卖潜规则三:总感觉外卖比堂食少?商家标准不一样
近日,华女士通过外卖平台购买了总价140元的车厘子和草莓,打完折实付110元左右,不过到手的水果加起来还装不满一个碗。
华女士:“我数了一下,一盒草莓一共只有八个,这卖的还是草莓吗?难道我吃的是金子?”
经反映后,店长表示,可能是由于他们店内的老员工离职,新员工对业务还不熟练,才会导致缺斤少两的现象。
此前,北京青年报记者随机选取吉野家、汉拿山、眉州东坡等外卖销售量较大的10家知名连锁餐饮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个样本中有8个样本存在外卖分量少于堂食的情况,其中分量*多可相差近150克,相当于五分之一菜量。
商家对此解释不一。汉拿山工作人员称是因为同一餐品的堂食、外卖标准不一样;一些商家将此“归责”与外卖重量受外卖盒“影响”;鲜芋仙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明确的分量规定,只是以容器基线为准。
中国消法研究会副***陈音江分析称,由于并非面对面的购买行为,商家会出现“缺斤少两”的不诚信行为。商家在接受外卖平台抽成、包装成本增加的同时,势必会通过其他方式弥补成本,这部分*终很可能就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外卖潜规则被曝光,点外卖真的便宜吗?你觉得你点的外卖是否有潜规则在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