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汪浩**次以顺驰中国董事长兼CEO身份站在公众面前时,外界或示以*辣的眼神,或抱以冷眼。人们怀疑,与顺驰形象相去甚远的汪浩,能带领顺驰走多远?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家专访时,34岁的他状态渐渐放松,“现在需要放慢节奏,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三年。”
2005年,顺驰的企业形象发生了意味深长的变化:当人们还以“狂妄”、“另类”、“黑马”这样的字眼定义这家房地产企业时,顺驰人却转向了沉稳和低调。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顺驰的新当家汪浩与孙宏斌都有着太大的区别:孙宏斌从不在意自己的穿着,汪浩却衣着细致、考究;孙宏斌从不吝惜自己的**和个性,汪浩却总是显得冷静和沉稳。习惯了孙宏斌风格的人们,不能理解汪浩的“半路杀出”实属正常。
过去两年,顺驰被业界视为“黑马”:离经叛道、不按常理出牌,却风头日健。“高价拿地”、“半年开盘”,北上南下,顺驰一路攻城略地。
“出色的市场判断力和**的执行力是顺驰的关键。”汪浩这样认为,但高速的发展也给顺驰留下了不少“后遗症”。根据2005年中报,截至今年8月,顺驰毛利率为21%,低于业内33%的平均水平。
2005年3月,在上任的第61天,汪浩完成了自己*个答卷:与中远房地产“牵手”。业内人士认为,这暗示着顺驰开始走向务实。半年后,在北京清河地块拍卖现场,当对手华润亮出25.65亿高价而顺驰放下手中牌子的一刹那,外界**次真切地体会到了顺驰的变化。
11月底的冬天,顺驰人再次感受到这种震撼。“顺驰裁员20%—30%”的消息登上各大报刊,这桩号称房地产业*大的裁员案再一次将顺驰推向**尖峰。“拿地失利、人事震荡,顺驰是不是不行了?”“顺驰的资金链真的有问题?”各种传言纷至沓来。
面对此情此景,汪浩还是一脸淡然,这是自他上任以来一贯的表情。“资金**没有问题,这是我们从年初开始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在进行战略转型。”
顺驰成立11年了。而拥有工学硕士学位的汪浩加入顺驰集团是在5年前。进入顺驰,汪浩担任过财务总监、执行等职务。他曾有过在天津万科的从业经历,也有过银行工作的背景。就是在银行做信贷工作时,他开始与顺驰有业务来往。“当时对我吸引*大的就是这个。”
在汪浩作为CEO亮相的新闻发布会上,孙宏斌这样向人们介绍他:“他是我们5年前从银行贷款时‘贷’过来的。”孙宏斌说,汪浩对数字过目不忘,永远打扮得一丝不苟,甚至能够记住自己见过的每一个人。“在顺驰筹备上市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与各类投行打交道,汪浩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很深入,而且对资金的调配和资金链的平衡有比较系统的思考。”
而汪浩自己说,不管做财务总监,还是做或董事长,他一直都坚持:安全以及风险控制是底线。在过去,汪浩雷厉风行地建立了一套以“收权”为核心的组织架构,原来由各城市公司掌握的土地获取、成本管理、研发设计等,都由集团总部或区域公司控制。
2004年顺驰飞短流长的季节,汪浩拿来历史典故:“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并非因为强悍的匈奴人的入侵,而是因为其华丽和优雅外表下,一两**来的腐败衰退。”
汪浩不再提起顺驰过去引以为豪的“规模和”,而大谈公司利润。过去顺驰实施的“地产戴尔”商业模式的真谛就是:缩短开发周期、加快回款的高效模式。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牺牲”了顺驰的*大利润。
汪浩说,自己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而当初工商银行的稳定工作来到顺驰,就是因为这一点。闲暇的时候,他也到后海的酒吧坐坐,不过*爱的还是打高尔夫球。他说,高尔夫球是世上唯一一种自己跟自己较劲的运动,它锻炼的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所有的挑战都来自自我。”汪浩说,就如《战争论》中描述的,一名士兵原本很勇敢,但随着地位的高升,受到太多牵绊,他会变得越来越不勇敢。如果一个将军兼具勇敢和,那一定是伟人。汪浩坦言,公司内部改革刚刚起步,确实有,而他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放松,更加从容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