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红衣教主”周鸿祎带来了一款白色萌物“小忆”,让大家的目光聚焦在这家做机器人的360生态链公司。今年,“小忆”已经正式发售,而这个周鸿祎力挺的机器人项目背后的故事也很值得关注。
从2015年6月开始,“小忆”就开始在许多线下重要展会间亮相,与“360”的品牌联系十分紧密。扎根于深圳,属于较早进入机器人领域的公司,“小忆”团队在经过两年的市场锤炼和**收获了哪些宝贵经验?成为360生态链公司进行哪些层面的合作?后续聚焦的产品和市场方向?
近期,“小忆”团队,金刚蚁机器人技术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方飞海来到北京,智东西·硬**锋带着以上疑问和对行业的思考与方飞海进行了一番深度对话。
第三次创业何来勇气?
创业前的方飞海曾在传统硬件行业工作,而毫无新意的硬件行业让他觉得腻味,不肯安心的他毅然辞去这份沉浸了11年的稳定工作而加入创业浪潮。在成立金刚蚁公司并打造小忆机器人之前,他曾两次创业,由于未引入资本,这两次创业均未延续太长时间。
2014年,受到朋友启发的方飞海决定第三次创业,而这一次,他决心要打造一款儿童产品。召集了8人的团队,初入机器人行业的他将自己的**款机器人取名为“小忆”。由于多年硬件行业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与人脉,使得这次创业渐入佳境。
身为人父的方飞海认为,如今很多的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自己也感同身受。而正是这样一个现象,激发了他去研发一款家庭陪伴机器人的灵感,希望从家庭服务的角度切入市场刚需,为工作繁忙的家庭打造一款“有温度”的陪伴机器人,陪伴孩子成长。
由于机器人研发在当时算是新兴行业,刚起步的国内机器人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不管是硬件、软件,或是其他方面都无资源可以利用。金刚蚁的项目于2014年7月份启动,11月开始正式制作机器人,期间经过数月的市场调研后才有了产品的初步构想。
而当精力正式投入产品的研发中时,团队又经历了太多的岔路口,比如屏幕是否要做成触摸屏、是否将云端的相片分类功能作为核心功能……团队经过商讨决定放弃触摸屏,一是为了不想让机器人成为平板的替代品,二是希望消费者能直接通过语音来和机器人进行交互,而非依赖触摸屏。
为了增强用户体验,团队在语音引擎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科大讯飞当时为团队提供了语音方面的开源代码,可是没有远程语音识别、没有消躁处理的代码编写出来的语音引擎用到儿童语言识别时几乎没作用。儿童的口齿不清以及表述逻辑性不强等问题使得语音识别受到限制,所以团队*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发出了适合小忆机器人的语音识别程序。
小忆机器人在产品量产阶段的早期,方飞海团队曾遇到了供应链资源不足的问题。由于当时没有工厂能够提供与产品匹配的四轴传动部件,只好专门定制和协调资源,经过了三个月的细心打磨,直到6月份产品才正式落地,**批众筹超过了5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