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吃货们来说,提及饿了么这一软件肯定不会陌生。饿了么作为一大餐饮新兴平台,诞生于2009的上海,在短短几年内发展为国内*大的餐饮O2O平台。它成功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存在呢?下面,就和本文一起了解饿了么这一在线外卖平台的发展史。
在线外卖平台的发展史:瞄准高校,站稳脚跟
“我们做饿了么*初以及*终的梦想,都不过是希望将美食以*有效的渠道送到每一个人的餐桌上。”饿了么创始人,85后创业者张旭豪说,他认为现在碰到的*大挑战是,怎么把叫外卖的刚需,搬到互联网上。
总体来说,餐饮市场确实很大,不过盯上这块市场的创业者也不少。饿了么是少数能够坚持下来的,当然这也和饿了么的发展路径相关。
“饿了么根植于高校的土壤之上,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我们走向更大市场的积累。”张旭豪说道。本身饿了么就是一个由一群年轻学生一手摸索起来的企业,创业初期的目标人群就瞄准了高校。
选择高校市场开始切入,是饿了么走对的**步。一方面,普遍存在的现状是高校食堂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多频次、可配送等进餐要求,学生群体非常容易为外卖市场所占领;另一方面,学生消费水平并不高,学校周边餐饮商户也多属于体量小、财力弱的中低端餐馆,其对于外卖网站这一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效率高的外卖渠道接受度很高。
“这**就是为大学生寝室中集体定外卖能量身定做的。”小王说。诸多类似的小细节帮助饿了么在高校市场站稳脚跟。
在线外卖平台的发展史:地推执行力
在高校市场打磨两三年之后,饿了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2011年开始,饿了么开始向校园之外的白领市场扩张。
同样是站在写字楼下发传单,饿了么的地推人员和其他公司委派的第三方或者周边小餐馆在细节上有显著不同。一般地推人员派完手中传单之后就直接走人,但饿了么会一遍遍扫楼回访,**效果。
“我们给予了一线地推人员充分的授权,包括费用分配、后台的整个系统操作等,每个人对自己负责任。”张旭豪说。一般公司要发传单是“自上而下”的派任务,发完了事。而饿了么则是“自下而上”,由地推人员自己决定资金预算,需要多少资源,预期达到什么效果。
“我们建立起了很完整的内部数据平台,对于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是从自己骑车给人跑外卖开始做起的,大家从来不怕麻烦不怕累。”张旭豪说。
另外,为了构建所谓的“壁垒”,饿了么在商户地推方面则在努力推销自己名为Napos的后台管理系统。
在线外卖平台的发展史:点评入股的想象空间
虽然外卖订餐市场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公司出现,在饿了么之前曾经小有名气的“小叶子”也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去年末今年初开始,又有更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这块市场。
可以说,2014年的在线外卖市场,注定是一场激烈*拼,能否从中全身而退,谋得市场的一席之地,考验的不仅仅是各个玩家的管理运营,战略、资源、眼界,都是关键。
5月6日,饿了么在北京宣布与大众点评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众点评网既有投资人8000万美元入股饿了么,双方在业务层面也会达成更多合作。
饿了么将通过大众点评获得其薄弱缺失的中**市场商户资源,以及庞大的以城市白领为主的餐饮消费群。张旭豪的明确目标是,未来的一两年内,力争将日订单量从目前的10万提升至**单,覆盖城市50-100个。
对于大众点评网来说,之前其自己布局外卖业务并不理想,所以选择了结盟饿了么,结合已有的信息决策、餐厅订购、团购等优势业务,进一步增强其作为综合性本地生活信息与交易平台的**优势。
饿了么与大众点评网的合作,是一个非常契合的互利共赢,双方在业务和资源上的互补,将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变整个餐饮O2O的格局。当然,与大众点评合作之后,就算烧*大战打响,饿了么也不会毫无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