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濮阳县有这样一对大学生夫妻,放着体面的工作不干,甘愿回乡当起了养牛的“牛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的《行进中国 创业故事》,我们带您走近这样一对了不起的夫妻。
央广网北京3月23日消息(记者张磊 李伟曼)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的奶牛养殖场,记者见到了这对“牛倌”夫妻,丈夫叫田志新,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妻子叫张丽丽,毕业于内蒙古林业学院。
说起夫妇两人的创业路,田志新用 “一波三折”来形容。1997年,田志新从河南农业大学牧医专业毕业后,在郑州找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工作虽然轻松体面,但田志新却觉得生活太平淡了。
1998年底,田志新辞职回到家乡濮阳市华龙区马拐村,租了一块荒地,自己花*打井、架电线、建牛棚,还买回14头奶牛,当起了“牛倌”。
田志新:当时想我做这个专业,我喜欢这个专业,我喜欢牛,我喜欢小动物,喜欢这个我就干这个,哪个行业都需要有人干。
1999年底,牛奶业市场风云突变,奶价一路狂跌,田志新忍痛卖掉了全部奶牛。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当了一名奶牛技术员,在这里他结识了妻子张丽丽。他们在当地承包了2000多亩山林和草场,生活变得日益富足起来。然而,养牛创业梦想,一直环绕着田志新。2007年,他带着结婚不久的妻子来到濮阳县西辛庄村,开始再续他的养牛梦。
妻子张丽丽:他就学的这个东西,对这个行业喜欢,对奶牛这块有思想,也很有事业心,我也是被他这个事业心很打动的。
刚开始,由于缺人,所有活都由田志新夫妻俩干,每天起早贪黑,早晨4点起床,很晚才能睡觉。
张丽丽:挤牛奶这个东西我从来没接触过,我*初的时候不懂,在养的过程中也是边学习边做,反正做一个事业的话也就是需要2个人配合着做,都得需要搭配着去做。
2007年冬天的濮阳,天寒地冻。志新夫妇也给牛舍加上了保暖的设施,可是,暴露在外的饮水的管道和输奶管道全都冻住了。他们只能每天早上先烧开 一锅水去化冻上的阀门,然后开始挤奶,那个冬天让他们难忘忘怀。
田志新:回过头来一想,也不算什么困难,克服挺过去了坚持过去了,这也没有啥,回过头来大伙应为齐心协力努力,回过头来感觉更团结了,凝聚力更高了。
好不容易度过了2007年那个寒冬,但随着知名品牌奶粉被查出掺有三聚氰胺,国内原料奶生产企业再次受到重创,田志新夫妇也难逃厄运。
田志新:因为出那么多奶没用了,出奶了上边还来监察,我们往树上倒,刚开始往下水道倒,那时候**损失在2000块*,那时候牛奶才2450一吨,它也没人要。
面对无人收购的牛奶,面对拿不出一分*去购买喂牛的饲料,还有那急需归还的贷款,田志新不得不低价售出自己的**住房,因为他要保住这个牛场。
2009年下半年,低迷的市场终于复苏了,牛奶和奶牛的价格上涨了,挺过来的田志新说,他其实也蛮感激这次奶业市场风暴的。
田志新:我们没把这个事当坏事,当好事,我认为是一件好事,把我们这个行业规范了,现在确实很好。
如今,田志新奶牛场规模大了,在他的带动下,西辛庄村成立了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还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为了**养牛户的大脑,田志新每年订阅近千元的专业杂志报纸,他还无偿地为养殖户提供药品、器械、设备。
养牛户们提起田志新时说:
养牛户:志新这个大学毕业以后到俺村里帮助农民致富,附近养牛的,经常来指导,每家每户都串到!
田志新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牛**”。
田志新:**多少效益?我们是根据单产来决定。按照我这几年的经验,一头泌乳牛**的纯利润在5000,当然这300头牛的纯利润在150万左右。
养牛创业取得傲人的成绩,并没有让牛倌夫妇沾沾自喜,而是带着他们的团队又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2014年田志新又开始养羊,他的目标是要发展到10万多头。
田志新:这国家政策这么好,蔚蓝天空下多宽广的世界,想咋奔驰咋奔驰,没人拉你没人拽你,甩膀子干呗,这多好啊。
张丽丽:凭借我们自己诚实的劳动,去钻研,致力于本专业,去逐步的发展去壮大。就从我们内心来讲,能够实现我们的价值同时还能实现点社会价值,这是我们共同追逐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