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这个外国种,在中国*特的经济土壤中结出了什么果呢?
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开始蓬勃发展,同时也带动着中国的“新经济”浪潮和创业浪潮。过去30年,中国是***好的创业国家(现在不好说),当然也就推动了中国“创投”行业的兴起。
一时间,上个厕所不小心都能碰到投资人,坐电梯都能进行**(电梯时间)。按本人粗浅的理解,创投的工作模式是通过对技术或者商业模式创新的提前扶持(带有风险)而获得****,创投是经济领域创新的动力。15年过去了,创投这个外国种,在中国*特的经济土壤中,结出了什么果呢?
创投是“抄袭”的动力,而不是创新的动力。“你这个想法在美国有类似的吗”成了投资者向创业者问得*多的问题。结果是,一个在美国受到好评的创业项目,在中国会出现数百个抄袭的。
投资者变相创业,越来越多的项目被投资者实际控制,而创业者成了投资者的马仔。理想和执着没有市场,创业企业成了以“金融市场”为目标的帆船。
投资者和创业者关系恶化,恶斗不断。投资者放弃了“创投”的基本原则,自然也就催生出了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创业者。浮躁的投资者和浮躁的创业者在一起,冲突的概率大大增加。
财务丑闻不绝于耳,造假**,造假M/A,甚至造假IPO的案例俯拾皆是。投资者默许甚至授意造假,严重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声誉。
投资者从“天使”快速堕落为“魔鬼”。投资者奉行“冷酷的专业主义精神”,如果没有“道德约束”,就会堕落为“魔鬼”。各种“魔鬼”故事在坊间流传,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创业者开始采用“谁的*先到帐就接受谁的投资”为**原则。
虽然,谁都不愿意看到创投领域是这样一个“混乱不安全”的氛围,但是又必须要面对“中国特色的创投环境”。
有几个原因促成了这样一个氛围: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环境;浮躁的投资者——投资者事实上是“以创投为商业模式的创业者”,浮躁是必然的;“笑贫不笑娼”的社会价值观;资本市场扭曲的游戏规则——某种意义上讲,资本市场的核心规则就是“合法的欺骗”。
环境就是这样,现实非常残酷。虽不**,但必须面对。作为创业者,身处“异化的创投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才能尽量不被环境干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如果你没有理想,不要期望你的投资者有理想;如果你有理想,要选择有理想的投资者;在你**信任投资者前,不要透露你的商业核心秘密;投资者的建议就是建议。
当然,随着一大批成功的实业家投身创投行业,诚信、踏实、专业的投资者正在增多,创投领域回归“良性规则”尚存一线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