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线杂志组织的封面专题讨论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小米科技联合创始斌CapitalMarkets.com联合创始人Bernard Lun,清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叶滨,美国着名科技记者、《谷歌小子》作者Richard Brandt 、软件公司Palantir联合创始人Joe Lonsdale 各抒己见
文/ 李开复采访/ 于欣烈
作者介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
主要观点:
某种程度上公司的基因来自创始人。创始人应有很强的自我认知,能不能担任CEO,暂时不行的话可以有一个过渡期,或是搭配一位有能力的COO。
创始人团队背景应该多元,或者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知识,并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
一般来说,创始人都会把公司当作自己孩子,只要没有离开公司,无论做不做CEO,他们对公司的影响都会很强势。而这种影响,正面例子居多。
我在苹果时就深有感触。那时,Steve Jobs被逐出,苹果在商业运营上就像失去了灵魂,**找不到方向。因为某种程度上公司的基因来自创始人。一个公司的打造是围绕其创始人的,如果创始人离开了,没有酿成灾难的话,也很可能会带来很大挑战。
创始人应不应该担任CEO?我认为*先,创始人要有很强的自我认知:自己行不行,永远不行还是暂时不行。如果创始人自己有正确判断,就应该按他的认知来做。比较糟的情况是,创始人没有这种自觉。
比如谷歌,快速增长时期建立商业模式,不是两位年轻创始人所擅长的,于是找来了Eric Schmidt,等到创始人经过十多年学习,再将公司交其打理,这是一个平滑的交接。杨致远初期同样因为太年轻没有经验,于是外聘CEO。经过两轮学习后,他才自己担任。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创始人一直担任CEO。
我觉得*好是创始人自己有很强的自觉,并能够承担CEO的角色――无论是一直承担,还是中间需要一个过渡期。另一种方式是搭配一位有能力的COO,Facebook就是一个典型案例。Mark Zuckerberg没有办法掌控一切,于是将部分CEO工作分出来,由Sheryl Sandberg承担。成熟的COO能够与年轻创始人互补。
早期我们做投资的时候就发现,中国的创始人更不愿意让出CEO一职。所以我们会尽量挑选有潜力成为CEO的创始人。我们不会投资一个并不胜任但一定要做CEO的创业者。
这还牵扯到什么是伟大企业的问题。传统思维是要做“**老店”,可以一代代传下去,企业文化永远不变。但这种思维在高科技领域受到严重挑战。在该领域,每一个伟大公司都有一段改变世界的阶段,但此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公司。即使在搜索领域一直占据**,但搜索有可能**是互联网的核心,取而代之为社交、移动。所以,创业者能把握住公司改变世界的那一刻就好。
当初外聘CEO时,雅虎应选择与创始人背景相似的CEO,这样容易形成默契。外聘CEO的不当,也导致雅虎在不断改变中**出两种性格:既要做内容,又要做技术。杨致远担任CEO后,市场不会给他那么多调整时间,在公司转型期,他很难大刀阔斧改革,又不幸遇上微软事件。我个人认为,他可能是一个好CEO,但一直没有得到机会证明。
对于希望成为CEO的创始人,要抱着初学者心态,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这很重要,因为如此才能雇佣到和自己互补的人。***的创业团队,应有懂市场的,懂技术的,以及懂产品的。
但目前许多创业者团队比较单一。对于技术背景很强的团队,应该再学习一些商业、法务、财务等方面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