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迷恋那只被吹上天空的猪,到信奉“一定要做出令人尖叫的产品”,要走多远?有多久?在雷军这,答案是:1234天,从2010年4月6日到2013年8月21日,正好1234天。随后**22日,雷军以微博转发奢华的低调让全世界知道:小米科技完成第四轮**,估值100亿美金。
本年5月3日,我携一个**的移动互联网招聘项目–人人猎头在北京请教小米董事长雷军先生:怎么能够‘玩’的high?雷反问了我三个问题:怎么用更少的人做事?怎么”疯狂”?怎么”忘记”**?
如是三问,曾令我辗转反侧,至今思来,其实不过只是关于一个问题:你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半年百亿销售,绝超诺基亚的估值,小米3的发布会之后,雷军尽揽头条新闻,至于暴露小米成功秘密的文章更是长篇累牍。秘诀通常是要分为几条几条的,它们大致如此:
1、将消费痛点放大,激发消费者解决痛点的需求。2、消费意见社区化,实时捕获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参与**。3、制造可以供消费者谈论的故事,进入公共传播议题。4、抓住族群,制造粉丝效应,扩展粉丝经济。5、专注精品战略,制造稀缺效应。6、互联网是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
貌似说的全对,只是不够简单。中国有句古话: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小米方法背后的思维逻辑,显然更值得我们探究。何谓互联网思维?雷军的互联网思维又是怎样?为何互联网思维能助小米科技在三年间快速崛起?
关于互联网思维,并不乏标准答案: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心理与行为导向、品牌优先先入为主、杀手应用深度体验、种子用户黏度形成、****直到雪崩、开放创新产业协同。其实还有更为晦涩的原始定义:所谓互联网思维就是由众多点相互连接起来的,非平面、立体化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它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思维结构。比如传统的写作和解读,常采用线性顺序。由于受稿纸和书本有限空间的影响,人们必须按一定的时空和逻辑顺序,来书写或解读某种信息。而电脑写作和解读,信息载体几乎没有空间限制,**可以突破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自由翱翔于思维的广阔天地,进行随意的跳跃和**。它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增加和补充新的思想内容,删除不合主题的冗余材料,不同的部分可以任意调换先后次序,进行自由组合。因此思维**被强制地运行在一个线性维面上,而是允许在四通八达的网络中穿梭往来。
还是需要回到小米。很多人提及小米的故事始于2009年11月某个晚上雷军与刘芹之间那个十二个小时的电话,晚九时至次日九时。我却以为故事真正的开始是雷军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谈到的,“原来我们准备叫大米,后来刘芹说不能高大全,就变成小米了。”从大米到小米,雷军的用互联网思维玩手机就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