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京东成功在美上市。为此奋斗了十多年的刘强东认为,作为创业者,心中不能有任何恐惧。而针对未来的发展,他又提出了新的“甘蔗理论”。
2014年,京东成功在美上市。为此奋斗了十多年的刘强东认为,作为创业者,心中不能有任何恐惧。而针对未来的发展,他又提出了新的“甘蔗理论”。
刘强东: 我把整个产业链分解为十个链条,形成了所谓的“十节甘蔗理论”。非常简单,一个商品的完整供应链链条,包括设计、研发、组织原材料、制造、定价、市场、仓储、物流、支付和售后等一系列环节。目前中国的市场不够成熟,但当这个市场处于成熟阶段时,你的链条越长,做的环节越多,就越有资格去获取更多的利润。短时间内,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某节链条会变长,把别的链条给挤断,但这是不平衡、不稳定的一个结构,只有这个链条变短,才能重新**平衡。十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十个环节都是有价值的,谁做了一个链条,谁就应该获取这个链条的利润。
日报:那么这个“甘蔗理论”的灵感或者说依据是来自什么呢?
刘强东: 我阅读了大量的企业案例,柳传志、任正非等各类自传,无数的文章、评论,甚至小道消息,当然也有很多专业的论述和媒体报道。把所有案例归结起来之后,你就会发现当这个产业链条的整个长度和利润是固定的,为什么呢?因为甘蔗和甘蔗之间是有竞争的。举个简单例子,市场上如果就你一家做手机,你可以把这个甘蔗做得很长,但是当你利润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所有有*人都会想也去做手机,就会使行业利润变小;亏*的时候,很多人要出局,行业要整合、并购,甚至可能倒闭,竞争会减少,利润会慢慢**。所以市场的竞争是自然地调节了整个十节甘蔗长度。比如今天的电商是过度竞争的,几乎所有的自营电商都不**,就算**,也是微利,这是不正常的,终究有**市场竞争会逐步走向成熟,大家会获取合理的利润。这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日报:京东以前是自营模式,而现在从自营模式转向平台模式,是不是这个战略的思考发生了一些位移呢?
刘强东: 自营转平台是必然的选择,因为有一类商品是无法做自营的,就是非标准化的,比如服装。服装是根本没法做自营的,不管是线上线下,背后是每个品牌商在经营,而不是服装拥有者在经营。服装是网购**大消费品类,特别是女人都是买服装,我们长时间没有服装,留下了一大批男性消费者。但这一情况从去年有了变化,现在60%的消费者是女性。因为我们有了平台模式,有了化妆品,开始吸引女性消费者。还有一些类目同样用自营的方式是没法做或做不好的,必须把运作权让给品牌所有者,让他们在开放平台上进行经营,这样才能够实现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需求。
日报:做平台的时候,你有那么大份额自营的部分,这有一点像既当教练,又做球员,这个关系是怎么样来平衡呢?
刘强东: *先,这两者区别很大,比如说3C是我们自营的主要品类,3C我们也开放,任何卖家也都可以来卖,只要你是**的卖家,不卖水货假货,因为这是京东的生命线。但是任何一个卖家在京东平台上,包括在别的平台上,如果是**行货,要给消费者开发票的话,跟京东公司根本没法竞争,不是说我们作为裁判员偏向于自己,而是他们竞争不过我们。同样的道理,做非标准的产品才是我们平台开放*主要的目的,而这跟我们自营是没有冲突的。
日报:谈谈您对竞争的看法吧,您对竞争对手恐惧过吗?
刘强东: 老实说,我的恐惧只可能来自于我的团队,我只担心我的团队会不会管理不好,比如说会不会出现企业文化断层,企业文化崩溃,价值观、信仰没有,整个团队内部管理失控,这是**让我有过短暂恐惧的问题。1998年进中关村的时候,我没有恐惧;2004年进入电商的时候,面对已经很强大的对手,我也没有恐惧,今天我更不可能因为哪个竞争者而产生恐惧。作为创业者,心里面永远不会有恐惧,如果有的话,你不可能选择创业。
往回倒退10年,2004年的时候,有的电商已经拿到10亿美元的投资了,京东还很弱小。到2007年的时候,京东在全国电商里面排名只是第14、 15位,那时候京东很不起眼,你说拿京东和人家比,所有人会耻笑你。但是今天,没有人会认为京东和谁不能比。你会说今天压力很大吗?我反而觉得压力越来越小,因为我们2004年进入电商,是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经验,除了有30多个兄弟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可是今天我们有很多现金,有很庞大的团队,我们用了7年时间投资建立了一个非常强的物流系统,我们今天的基础跟10年前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