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空厢寺简介

2014-09-02来源 : 互联网

空厢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弘汉葬身之处,近年来常有中外僧人接踵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厢寺过去是佛门圣地,现在依然是灿烂的文化圣地。据清朝和**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厢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厢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佛教禅宗而闻名**。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如丧考妣,依佛礼将初祖**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厢寺”。

据有关史料记载,达摩是南天竺国(今印度)香至王的第三太子,姓刹帝利,受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师命,于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渡海东来,在广州登陆。梁武帝信佛甚笃,遂将达摩迎至都城金陵(今南京市)。二人对佛理方面的理解不尽相同,话不默契,不欢而散。达摩毅然离开金陵,乘一叶苇筏漂过长江北上,来到熊耳山下定林寺内,任该寺依法住持,在此讲经说法,教化万民。前来听他讲经说法的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络绎不绝,他被誉为“西方圣人,东方活佛”,定林寺因此名扬四海。后来达摩**渐感悟道不深,需要以修身来悟性才能达到“法我皆空”的境界,便前去佛教圣地少林寺修行了九年。

南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达摩在洛阳禹门千圣寺讲经说法期间圆寂,享年150岁,归葬于熊耳山定林寺。梁武帝闻讯,亲自撰文树碑,对达摩**创立佛教禅宗的无量功德给予了高度评价。此碑距今已有1460余年,虽经风雨剥蚀,但碑文还可辨认。达摩圆寂后第二年,由积庵法师修了达摩塔,定名为“圆觉空塔”。现存的塔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青砖结构,七级浮屠,两层基座,高约12米,塔身为八角形,塔刹为宝瓶式。东魏元象元年(公元538年),孝静帝将定林寺更名为空厢寺。

空相寺新出土唐代碑刻《汾阳王置寺表》,碑通高120公分,宽60公分,厚15公分。共26行,满行44字。碑首圆额,双行篆书“汾阳王置寺表”。立碑年代为“唐大中十二年九月”(公元858年)。立碑人为汾阳王郭子仪后人。碑文的大意为,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时,曾到空相寺朝拜达摩圣迹,并许愿若达摩禅师福佑,平定叛乱,必当奏请朝廷,“特加崇饰”,给予特别的荣耀。果然,平定安史之乱9年后(公元772年11月),郭子仪即书奏朝廷要求重整寺庙。

半年后,朝廷钦赐“达摩禅师宜赠谥号园觉,寺额为空相之寺,塔额为空观之塔……”据此为证,定林寺易名空相寺乃唐代宗李豫钦赐,并且追加达摩为“园觉”禅师,达摩塔为“空观之塔”。汾阳王置寺表》的出土,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史、禅宗渊源仍具重大历史价值;又为研究佛教禅宗及空相寺兴衰史、郭子仪与空相寺的关系、空相寺地理沿革等,提供了更加珍贵的实物资料。唐天宝三年(公元748年),郭子仪曾奉皇命重修空厢寺,他亲任总监工。工程竣工后,唐玄宗封达摩为“圆觉”,封达摩塔为“空观”。唐后历代对空厢寺多有修葺扩建,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水陆殿、白衣观音阁等,其南有达摩塔、达摩殿、转角楼、南北僧院等,寺院殿舍400余间,占地50余亩。离寺院西南约50米处有享誉豫西的塔林,占地30余亩,有大小灵塔400余座。整个寺院布局严整,古碑林立,晨钟暮鼓,香烟缭绕。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