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做什么好?小本生意做什么挣钱?10个农村生意!

2016-05-07来源 : 互联网

在农村做什么好?如今毕业找工作已不再是大学生的唯一选择,大学生村官这几年来似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看看在农村做什么好?小本生意做什么挣钱?这可是大学生村官带领大家做10个农村生意!

在农村做什么好?1.乡村医生

我叫赵常国,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2003年7月大学毕业后,参加云南省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的项目,来到全国重点扶贫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新安乡中心卫生院工作,现在担任卫生院副院长。

刚到新安乡时,看到恶劣的生存环境和简陋的医疗设施,我也曾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迷茫,担心在这里无法发挥作用。是农民群众质朴真挚的感情,是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渴求,坚定了我留在那里的信心。

记得2004年秋天的一个雨夜,一位大嫂因宫外孕大出血被送到卫生院。这种情况必须转院,否则有生命危险。但大雨早已使通往村外的道路无法行车。我一边联系县医院,一边指挥大家就地取材,在一个大菜篮子的基础上自制了一辆简易急救车。

就这样,我们抬着病人走了整整10公里,才把她及时送到县医院。大嫂得救了。回到乡里,我却病倒了。县乡的领导和乡亲们都赶来看我,以至于我住的屋外排起了长队。刚康复出院的那位大嫂也来了。她带给我两件礼物,一件是她拖着虚弱的身子刚从山上给我挖来的草药,另一件是哈尼族马甲。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卫生院人手紧张,我是内科、妇科、儿科、外科全看,就诊、开方、抓药、划价、收费全干。三年来,共接诊病人 2000多人次,下乡出诊100多次,做阑尾手术33例,接生12例,走访农民500余户。由于技术相对比较高、态度好,找我看病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都会专门找那个戴眼镜的医生。于是,我就多了一个名字—“眼镜医生”,而我也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2004年以来,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明显增加,光我们卫生院就得到各类投资近百万元,卫生院的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但是,我感到乡镇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在领导的支持下,三年来,我累计举办各种业务培训45次,组织业务考试28次,选派8名职工到上级医院进修。2004年和2005年,我乡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都位居全县榜首。新安乡的群众开始享受到更为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回首在农村工作的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时,我会想,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老百姓却给了我最真挚的感情,最宝贵的信任。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找到了一种被人需要的感觉。我会继续留在这里为群众守护健康和生命。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朋友们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在农村做什么好?2.农业生产

我叫杜翔,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03年,作为选调生,来到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工作。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母亲连续生了几个女儿后才有了我这个宝贝蛋。由于穷,村里的姑娘们都跑到外地去当保姆了,为了给我娶媳妇,父母用了整整十年,劈了半座山,挖了3孔窑洞,在我还上初中时,父母就张罗着给我娶媳妇。可我不想这么早就背上沉重的家庭负担,凭着自己的努力,我上了大学。毕业时,考取了胶南市委组织部的选调生。

我被分配在西部贫困的大场镇工作,负责全镇农业生产。为尽快熟悉情况,我买了一辆旧自行车,用一个月时间跑遍了全镇87个行政村,基本上摸清了各村的农业生产状况。

大场镇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很低。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产业化水平太低。我决定,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突破口,发展品牌农业。经过调研,我拿出了全镇第一份农业产业规划图。发展生态农业,首先要具备必要的环境条件。农业专家对大场镇南部各村进行环境检测,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

2004年,我们规划建设了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05年,建立了2000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6年,又建立了土豆、萝卜等5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对此市政府还奖励了120万元作为农业品牌创建基金。三年来,大场镇在全市农业考核中从2003年倒数后几位上升到2006年第一名。

2004年7 月,我被任命为大场镇凤墩管区主任。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环境整治专项活动。殷家庄村是全镇环境最差的村,整治工作群众不理解,干部不配合,工作难度很大。从早到晚,我挨家挨户做工作,竟没有一点成效。后来,我主持召开了两次党员干部会,给他们详细讲解韩国新村运动的方式和途径,分析了“三大堆”的危害。

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在清理自家门前的卫生,支部书记主动拆除了自己的违规柴房,其他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也自觉开始清理自家的卫生。去年,大场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转眼我在大场镇已经工作三年多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的工资也翻了几翻。如今,我在大场找到了自己贤惠温柔的妻子。我对大场的明天充满信心,更对自己的明天充满信心。

在农村做什么好?3.地质勘探

我叫卢经仕,200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在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作技术员。

记得刚到西藏,我的第一项工作是到加查县境内的一个金矿搞勘查。当时正是西藏的雨季,原来就不太好的路变得坑洼难行,刚开始,我还觉得很轻松。可从海拔4200米开始,我感到呼吸困难,每走50米左右,就得休息一会儿。大约五公里登山的路程,我们足足用去了6个小时。

地质勘查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艰苦的。一次,我们要下到一个深硐。可是施工没几天就遇上了井喷般的流水,整个工作区成了水帘洞,我们每天上下井几次都必须经过这个“水帘洞”。我一个人下井开展工作,一连几天都要穿着被水淋透的衣服在井下监督工程、收集资料。

大家可能都知道,青藏高原地形特别复杂。一次,我们需要攀上悬崖观察岩石,通向悬崖的路仅能通过一个人,我用手紧紧抓住每一块可能抓到的岩石,慢慢地移动,这可能就是“寸步难移”的来历吧。刚在悬崖观察完,天上突然下起了冰雹,直到中午,冰雹才彻底停了。我们调整好心情,坐在随处可见的岩石上开始“享用”我们例行的午餐,一边嚼着馒头一边欣赏着远处的雪山……

2005年,矿区有一个探矿平硐工程掘进270米都没找到矿层,队领导和项目人员都着急了,因为这个平硐已投资了近30万元。此时,如果放弃施工,30万元就血本无归了。队里决定派我和几个同事再次深入到270米深的平硐,进行一次详细的观察测量。

经过分析我认为暂时没有发现矿体,原因是掘进深度还不够,没有到达矿层。队领导决定按原掘进方向继续向前施工 。好消息终于等来,见矿了,而且矿层比较厚!资源量也增加了四分之一,价值五千万以上。

找矿途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热情的牧民兄弟。记得第一次,我非常不喜欢酥油茶,特别是闻不了那种味道,但是拗不过主人的盛情,还是忍着喝下了一碗。还有一次,我去一牧民家聊天,主人见我嘴唇干裂又出血,就送我酥油。虽然不习惯那种味道,但比干裂出血要舒服多了。

在野外,工作之余的生活是单调的,但我偶尔也会制造点小浪漫。那是在2005年6月的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雪。大雪停了,我和同事一起堆了个大雪人,并给她取了个名字,叫“邦布自由女神”。

我愿如“高原之舟”的牦牛一样,为寻找祖国富饶的矿床攀高山、涉深谷、战严寒、斗缺氧,为西藏,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的贡献。

在农村做什么好?4.养殖奶牛

我叫覃柳芳,毕业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现在柳城县渔牧兽医局作农技推广员。

柳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家乡的农民缺乏最起码的商品意识,是造成无法脱贫致富的最大原因。为此,我把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商品意识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但是想改变几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谈何容易?半年时间,我共开展各种养牛技术培训班20多期,组织观看电教片5次,培训人员 1000多人次,但效果并不理想。

村民都抱着观望态度,于是我选了示范户为大家做养殖和经营示范。在给牛育肥的四个月里,每一项工作我都小心翼翼地去做,生怕出现失误。最后这批牛以平均每头5240元卖出,每头可获纯利润数百元。

初战告捷,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要把乡亲们引上发展现代农业的路上来。在六塘镇,家家户户都种甘蔗,甘蔗初加工时会丢弃大量的蔗叶、蔗尾。其实,以往被扔掉的蔗叶、蔗尾是肉牛养殖的优质饲料,而牛粪恰好是种植蘑菇很好的原料。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掌握了大量数据,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果。如果采用蔗—牛—菇种养模式,按一个农户一年可饲养育肥30头牛,生产蘑菇6000斤计算,按市场平均价格,一户农家每年可获得25000余元的纯收入,如果能带动广大群众采用该模式,不但能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还能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正当我准备大展身手时,两年的志愿服务期结束了。于是我主动请求正式留下。经组织批准,我被分配到县渔牧兽医局作了一名农技推广员。来到县里面工作以后,我在全力推广“蔗——牛——菇”循环种养模式的同时,针对县里传统养猪业污染严重和果农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低下的情况,我又提出了“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

这种模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保持在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中,既解决了养猪业造成的污染问题,又为农民日常生活生产提供了清洁的能源,减少果地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就这种模式申请了市级课题并获得通过。

经过努力,现代农业种养模式已逐步显示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农产品产量高了,县里办起了“蜜橘节”,借此打造柳城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回首这四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新农村建设使我找到了运用专业知识、施展个人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我也是幸福的,因为在我和千百个农民兄弟的共同努力下,家乡的山更美了,水更清了,老百姓更富裕了。我的目标就是做发展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在农村做什么好?5.承包土地创业

我叫吴艺明,2001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现任福建省晋江市紫帽三益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1年,即将毕业的我和许许多多大四学生一样,先后投递了上百份简历,始终石沉大海;于是我又匆匆挤进了考研大军,结果英语差0.5分,名落孙山。我只好回到家乡再碰碰运气。

那段时间我十分郁闷,为了躲避,我常常一个人跑到村后的紫帽山,坐在一块山石上远远眺望,看到儿时熟悉的一块块水田早已荒废。这个景象突然让我冒出了一个想法,自己是学农的,如果把这些地承包起来自己创业,不也是一条出路吗!

回到家里,一说出我的想法,立刻就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下定决心要当个“大学生农民”。这时在家人的努力下,市里面的一家机关单位决定接收我,但决心已定的我婉拒了人家的好意。

2002年初,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和分析,我决定从种植无公害蔬菜开始创业之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只有从妈妈那里凑来的几千块钱和去农信社找主任破例批给我个人信用贷款3万元。建大棚,买种子,育苗,整地,买鱼苗……为理想奋斗的我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就在这时,命运又来捉弄我们这几个创业的年轻人。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把大棚彻底掀倒了,菜地也成了一片汪洋。几万元的投入一下子打了水漂儿。我们无公害蔬菜的创业遇到了挫折。

一天,我在卖菜时发现隔壁摊的土鸡卖得非常快,价位也很好。我心里又萌生了养殖土鸡的想法。我先是买来一本养鸡技术的书,补充一些专业知识。再买来50只鸡苗,尝试进行山地放养。养殖数量虽小,但管理方面一点也不敢马虎。鸡出栏的时候,大家都抢着买去品尝。46只鸡不到一天半的工夫就卖光了。我们一下子兴奋了起来,100、200……1000、2000,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土鸡的养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养土鸡赚了些钱,我们想扩大规模。经过一年的时间,形成了“畜禽—沼气—果林”的良性循环。2004年,我们公司率先注册了土鸡品牌——红霞牧鸡。公司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土鸡养殖,每年可以出栏5万多只。

回首五年多的创业经历,我最想说的是:农村、农业是我们大学生创业的广阔天地,虽然创业的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回报,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青春梦想就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厚土壤中美丽绽放!

在农村做什么好?6.蚕桑

我叫王寿波,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7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服务。服务期满后,我选择留在当地继续工作,并当选为气田村党总支书记。

我毕业那年,“非典”疫情袭击中国大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最终战胜了疫魔。北京的一位女医生,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护理一线,即使在感染“非典”后仍不肯离开工作岗位,最后,留下年幼的孩子离开了我们。她的事迹震撼了我。我是靠国家助学金才完成学业的,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我应该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是,我放弃了留在重庆工作的机会,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来到乡镇当了一名志愿者。

我是学桑蚕养殖的,我所服务的新盛镇是桑蚕生产大镇,我一下子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一年下来,在我的组织指导下,全镇成功推广了蚕桑养殖新技术,为养殖户节省劳动力50%;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蚕茧增产一万斤,农民增收10多万元。

2004年9月,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和对气田村发展的深入思考,我在村党支部书记选举中脱颖而出,当选为该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党总支书记,也成为“西部计划”的第一位“大学生村官”。

当选后,我继续抓住蚕桑养殖这个牛鼻子,提出了以创建样板田带动蚕桑业发展的新思路。两年来,全村先后创建桑树冬管示范园450亩,桑苗嫁接示范园95亩,并邀请母校专家进村,手把手地教授村民桑树改良技术和疾病防治办法。

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了全村蚕桑养殖物质、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共享。科学的管理带来了蚕桑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去年,全村养蚕总收入达到4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比两年前增加了500多元。

此外,我争取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共为气田村引资86万元,新修道路3.5公里,新建蓄水池6个,铺设水管5公里,改建了两委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去年夏天,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半个月中,我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冒着40多度的高温,一桶一桶的将近百吨饮用水送到各家门口,帮助群众度过了难关。

我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村民们说,王书记就像一条蚕,夜以继日地为气田村吐丝,织就致富路,描绘富裕图。我自己还有一件喜事,就是与镇卫生院的一位女医生结了婚,有了自己温馨的小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我们在基层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一点,都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将继续为农民群众服务,做一名不走的志愿者。

在农村做什么好?7.种植双孢蘑菇

我叫王中华,现在是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去年6月,我和我的两位同学来到凤阳县小岗村,开始了种植双孢蘑菇的创业经历。

一次同学聚会,我认识了学校食用菌专业的一个同学,她对蘑菇特别的钟爱,非要带我去看蘑菇基地。当我第一次见到蘑菇时,就特别兴奋,那时我就想,自己也要搞一个小棚子。

我把想法告诉了那个朋友,她也愿意帮忙。我们还联系到了九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但蘑菇基地的老板却提醒我们:“种蘑菇可不比种别的,弄不好还要赔本。”就在我们犹豫的时候,小岗村的负责人专门邀请我们去小岗村创业,他还答应帮我们争取无息贷款,免费提供住宿,我们当时就作出了去的决定。

在办理银行贷款的过程中,银行规定是不能向非本地户口的人贷款的,要想贷款,就必须把户口迁到小岗村。小时候,父母想方设法把我的户口弄到了城里,现在又要把户口迁到农村,这可把父母气坏了。但我相信,只要好好干,在农村一样可以成就事业。最终父母经不住我的纠缠,默许了我的想法。

七月,我们来到了小岗村。刚开始,村民对我们几个学生娃并不完全信任。只有几户胆大的村民跟我们一起种双孢蘑菇。记得有个村民的蘑菇生了螨虫,他非常着急地向我们请教,我们也非常紧张,赶紧查找资料,并向学校老师请教。最后,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才长出了一口气。

生产双孢蘑菇的主要原料是稻草和牛粪,牛粪的味道特别难闻,我们中的一个女同学实在没有办法,就一手捏着鼻子,一手去拣拾牛粪。后来因为天天呆在那种环境里,我们已经闻不出牛粪的味道了。

蘑菇的建堆翻料是特别辛苦的。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6点前必须要赶到基地。有一次,我中暑了,到医院开了点药,没顾得上休息,直接就回基地了。一天的工作往往要到晚上8点钟才能结束,回到屋子里,一下子就瘫在了床上。这里夏天晚上特别热,我们住的是水泥板搭成的房间,又小又矮,像个蒸笼似的,没办法,我就经常自己搬把椅子到院子里睡觉。

不过和农民打交道还是很开心的。记得建大棚时,村民们主动跑来帮忙,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什么铁锨、耙子之类的农具,就只管从农民那里拿,他们从不吝啬。

半年时间过去了,我们的成果——双孢蘑菇终于长成了。为了更好地推动蘑菇种植业的发展,决定成立“凤阳县小岗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过投票,我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合作社的理事长。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还清十几万元的贷款,而且我已经是三个蘑菇大棚的拥有者。我想,不管我将来做什么,我会永远记得这段在农村创业的经历,永远记得在小岗村带领群众种蘑菇的日子。

在农村做什么好?8.普法懂法

我叫周倍良,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2006年7月参加北京市“村村有大学生”计划,任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我选择到农村基层工作,得益于清华的教育。我一直认为,个人的成长必须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想,作为名校的毕业生一定可以有所作为。抱着这种想法,我报名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任不久,村领导让我起草一封给村民的公开信。我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领导看了看,却说:“你写的,村民既不爱看,也看不懂。”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一个堂堂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竟然写不好一封给农民的信。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理论脱离实际。从这以后,我就主动与当地干部和村民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慢慢地,我和村民的共同语言多了起来。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是我的主要工作职责。到村里不久,我就接手了一起涉及金额200万元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2004年,某私营企业老板承包了村里的耕地后,擅自改变耕地性质,严重损害了村集体的利益。村民们多次与其协商,两年下来毫无成效。我下决心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村民的权益。

一个月中,我独自起草诉讼书、搜集证据、完善辩论稿、思考对策,为解决各种难题,我一趟一趟跑回母校向老师请教,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由于我的精心准备,在庭审时,我一针见血地指出对方十多项违法行为,对方律师被我说得哑口无言。最终,我们获得了胜利,村集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同时,我也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实事求是地讲,农民的法制观念还是比较淡薄的,这就使许多矛盾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甚至会被激化。去年,由于村镇规划需要,村集体想收回80年代承包给吴大哥的一块非农用地,但那个村民说什么也不肯给。村里领导很恼火,想强行收回土地。那个村民也不示弱,指责村干部暴力行政。一时间,双方气氛剑拔弩张。

我想,我是学法律的,又是党支部成员,绝不能看着违法行为在我眼前发生。我一面给村干部讲解相关法律规定,一面积极做吴大哥的工作,告诉他根据法律规定,租用的土地必须归还给村集体。在我的斡旋下,双方终于同意按照法律要求解决问题,即将激化的矛盾就这样被化解了。针对村民法制意识淡薄的现象,我还通过举办法律学习班、建立法律咨询室、法制宣传窗和普法工作室等形式,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村民们都说:“了解了法律知识,做什么事心里都有底了。”

离开清华园10个多月了,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做了一些事情,感到很充实。我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不断感受着成长带来的快乐。现在,每当与清华的同学聊起毕业后的经历,他们都对我表示出赞许和羡慕之情。因为在这里,我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农村做什么好?9.女村主任

我叫李爱玲,2002年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现任平顶山市宝丰县洼李村村委会主任。为响应市委推出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来到了宝丰县洼李村工作。

刚进村工作的时候,村民们都把我当外人。入村的第三天,我到小连庄自然村走访时,看到几家贫困户没粮食吃、没被盖。我马上筹集了26条新棉被和1300斤面粉,救助了38户贫困村民。当李让老太太和老伴接过我送来的物资时,拉着我说:“妮儿,你真是俺的亲闺女啊!”我也动情的说“娘,俺以后会常来看您。”

洼李是一个传统农业村,但土地贫瘠,在干旱严重的年头里,许多农户甚至颗粒无收。为解决灌溉用水问题,我到有关部门寻求帮助,最后几位领导被我的执着劲儿感动了,从水利准备金中特批了8万元,帮我们村打3眼百米深井。完工那天,村民们像过大年一样高兴。

我入村100天的时候,村民们用他们的选票,表达了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以92%的得票率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

听说国家正在实行“通达工程”,下拨资金修建乡村道路,于是我决定争取该项目,改善村容村貌。2005年11月,我带着报告,拖着带病的身体到北京进行项目审批。经过我的努力,项目最终获得了批准,拨给我们村20万元资金。我们用这笔钱,修了2公里水泥路,硬化了村内6条主要街道,美化了村里的环境。

村里的井受到污染,村民因此患上了各种疾病。为了让村民喝上安全水,我决定申请省里的安全饮水项目。去年七月的一天,我不得已带着儿子前往郑州把污染水样送到有关部门复检,没想被大雾堵在国道上,整整29个小时没吃没喝,我只好把携带的水样给孩子喝。那个晚上,我一夜都没有合眼。经过审批,省里下拨30万元资金,打了深井,使全村人都喝上了安全水。

2005年下半年,村里开始筹建畜牧养殖园区。经过努力,到去年年底,共有50户农民入驻园区,纯收入近170万元。河南一家企业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决定在洼李村建设一个投资6000多万元的奶牛养殖基地。

现在的洼李村成为平顶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示范村。看到希望的乡亲们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我的信赖和感激,组织上也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先后被评为“宝丰县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平顶山市劳动模范”、“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

回首两年的村官经历,我最想说的是:农民真可爱,农村创业的舞台真宽广。我愿投身广阔天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奉献青春年华。

在农村做什么好?10.西部园丁

我叫邱立勇,2003年毕业于黑龙江东方学院艺术设计系,现在甘肃省岷县成德中学任校长。

我平时是一个喜欢向自己挑战的人。2003年7月的一天,我得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正在招募大学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地区从事一至两年的志愿服务。当天晚上,我失眠了。我觉得“西部计划”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我可以在那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这何尝不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呢?决心已定,我毅然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母校黑龙江东方学院报了名。

2003年8月20日,我被分配到甘肃定西市岷县的成德中学—一所刚刚创办的民办高中。初到学校,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由废旧车间改建的不足500平米的二层小楼,老师备课、学生上课、师生食宿全部在这一栋楼中。上课下课,都要靠老师手摇铃铛。厕所太小,为了让学生们都能在课间上一次厕所,课间休息不得不由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许多课因为缺少教师根本没法开……

很快我克服了语言关、饮食关等各种困难,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融入了成德中学这个新的集体中,成了大家的主心骨。学校没有饮用水,我就和老师们自己动手挖井。学校没有取暖设施,我和老师们自己动手盖锅炉房。2003年10月,我担任了学校的团委书记兼政教主任,学校还将高三复读班班主任的担子也交给了我。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带的第一届复读班高考升学率达到了70%,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服务期即将期满。是去?是留?我又失眠了。一天晚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我惊醒。电话那边问:“是邱老师吗,你的一个学生煤烟中毒了……”没等听对方说完,我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衣服没穿整齐就跑到出事学生的宿舍。门被反锁了,我就从窗户爬了进去,学生已经深度昏迷。我连忙拨打120,但为时已晚,这个15岁的女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霎那间,我有了决定,那就是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做一名人民教师。

此后,我开始着手建立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教师考评、学生日常活动都有章可循;从全省选聘了25名教师,结束了学校没有专职教师的历史,并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经过努力今年我校正式被纳入民办公助序列,我也被县教育局正式任命为校长。

经过四年的努力,学校的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000多平方米,在校学生达到370多人,学校还建起了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看到同学们在里面安静地学习,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喜悦。

有人说,人民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愿做一名西部的人民教师,用教育点亮西部的明天。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