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狂人秦升益的成功之路 点沙成金

2015-02-27来源 : 互联网

说到沙子,人们往往谈之色变。沙尘暴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畏沙、远沙、*沙的历史由来已久,而科学用沙、变沙为宝的办法却仍需不懈的探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森就提出了“沙产业”的概念,用高科技和新思维将不毛之地变为良田沃土。

作为*批硅砂资源利用****实验室建设单位,北京仁创科技集团(下称“仁创”)董事长秦升益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先提出,“*老提出的是农业‘沙产业’概念,而仁创的‘砂产业’,按照时任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的说法,是工业型‘砂产业’”。

秦升益告诉记者,仁创的所有创新,几乎都建立在将“沙”变成“砂”这种工业原料的基础之上。记者在仁创展示厅看到了路面砖、家具、新型建材等诸多产品,它们功能不同,形态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沙子做的。

“这个时代人类社会主要面临什么样的难题呢?我认为主要有四:一是水资源短缺,二是能源枯竭,三是沙漠化,四是**气候变暖。”由是,秦升益确立了其“砂产业”的四大方向:以沙*水,以沙增油,以沙*沙,以沙低碳。

以沙*水

目前,中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北京更是严重缺水,怎样以沙*水呢?秦升益认为有三条途径:一是雨水收集利用,二是污水处理回收,三是海水淡化。

雨水收集利用,途径之一就是在地面上铺设砂基透水砖。这种由沙子烧制而成的砖,具有优异的透水性,雨水能迅速下渗,不仅不会造成路面湿滑,而且还能通过配套实施实现雨水收集。

污水处理回收,秦升益用沙子做成膜(名为“生态砂基过滤膜”),替代现在常用的真空纤维膜。二者原理相同,孔径0.1微米,只有水分子能通过,脏物质通不过。但秦升益介绍说,真空纤维膜是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就像织布一样织上去的,不仅成本高,而且工艺难度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寿命短;生态砂基过滤膜则是由沙子做成,成本低,消耗资源少,寿命也超过真空纤维膜。这项技术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化。

“第三项,海水淡化的处理,目前还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秦升益透露。

以沙增油

面对石油短缺,提高采油率成为对策之一。经过多年采油后,全世界的油田普遍面临两大难题:**,地下石油越来越难采;第二,因为油水共生,水比油跑得快,采出的石油含水量大,品相不高。

美国人解决了**个问题。他们**了一种陶粒,通过压裂工艺,可以人造一条地缝,以便采油。但后一个难题始终未能解决。

秦升益和他的团队的**,为后一个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路径。秦升益把这个**命名为“孚盛砂”,它不仅可以撑开一条地缝,而且透油不透水,这就大大提高了采油率。该产品已经在大庆油田等各油田实际使用,平均单井日增油2.3吨,被专家称为“石油开采业支撑剂的一场革命。”

这背后的故事是,2005年,仁创参加“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当时,秦升益激动地对前来考察的国家领导人表态:“要用砖到中东去换石油”。在回忆那段往事时,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跟领导人承诺说,要用砖换石油,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现起来则困难重重。”

有一次,在一份外文资料上,他终于找到了沙子与石油的契合点,于是,一个新产品出现了,它的学名叫“新型压裂与防砂支撑剂”,也就是前面说的“孚盛砂”。

以沙*沙

以沙*沙最好的方法是让沙漠变绿洲,这是人类的梦想,但实现起来却极其困难。沙漠种植的最大难点是缺水,水渗透太快,耗水量大。

秦升益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仁创正在与宁夏自*区科技厅合作,进行示范研究,以解决沙漠种植的难题。

“**解决水源问题;第二解决保持住水的问题”。秦升益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他们*先在沙漠上建立一个“隐形水库”,四周铺设经过特殊处理的“砂墙”,黄河丰水期流入的水,就此被过滤、保鲜、储存起来。在沙漠种植时,就可以把“隐形水库”的水引来浇灌。

另外,他们还**了一种“会呼吸的沙子”,只透气,不透水。秦升益将其命名为“生泰透气防渗砂”。在植物根部四周填埋上这种“会呼吸的沙子”,既保持水分,又可以通气,促使植物健康成长。据介绍,这项技术可以节约70%的用水量,而且对一般农作物而言,比常规方法增产40%。

在秦升益的设想里,沙漠里可以种植油料作物,既节约了耕地,又增加了能源,还将沙漠变成了绿洲,一举三得。

以沙低碳

有研究表明,中国建筑耗能将占全社会总能耗近40%。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也处于房屋建筑的高峰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其2倍~3倍;中国建筑钢材消耗高出10%~25%。此外,制造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

可见,中国建筑节能刻不容缓。如何建造低碳绿色的建筑?如何让建筑物防火抗震、冬暖夏凉?秦升益给记者描绘了一幅场景:墙是沙子做的,家具是沙子做的,门窗桌椅也是沙子做的……人们今后可以住在由沙子建成的房子里。

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日,秦升益告诉记者,他对“沙子房屋”最早的创意就是来自于抗震。地震是天灾,但不能造成人祸,能否做出地震也震不倒的房屋呢?

秦升益说,现在一般的建材是钢筋混凝土,是水泥包钢筋,而他则要做出“钢包水泥”。具体来说,就是在钢管中注入新型混凝土——在普通425标号的水泥中,加上15%~20%的高强防渗砂,水泥强度得以显著提高。

房屋的墙面、地面也可以由隔热保温的沙材料制作,实现室内冬暖夏凉。“房子里的家具呢?也可以完全用沙子来做。凡是木材、泥土能做的,沙子都可以做。这样不仅大量地节省了木材,保护了森林,还可以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秦升益说。

对话秦升益:点“沙”成金

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上,绿色低碳的高科技产品比比皆是,哪怕只是一块小小的地砖——中国馆前万人广场上铺设的透水砖即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下称“仁创”)的高科技产品。

之前,这小小的砖,已经铺进了中南海,铺进了科技部,铺进了水立方。“一沙一世界”,仁创董事长秦升益是一个沉迷于“沙世界”,致力于点“沙”成金的人。

秦升益,1984年中专毕业,学的专业是“铸造”,毕业后到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实际上就是翻沙工。正是在翻沙子的过程中,秦升益翻出了一系列科技成果:1986年填补一项国内空白,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填补一项国际空白,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992年被机电部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享受特殊政府津贴的专家。

就在1993年,他放弃了在济南优裕的生活,来到北京中关村,焊了一口大铁锅炒沙子,慢慢炒热了一个“砂产业”。

记者:仁创所有产品的原料都是沙子,这是否意味着“零成本”,产品利润特别丰厚呢?

秦升益:客户也会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换个角度来看,仁创的产品的确是取之于沙,但远远不能等同于沙。从“沙”变为“砂”,再生成一系列产品,已经经过了一系列高科技改造。你说,高科技值多少*呢?微软一张光盘,为什么卖那么贵呢?高价格就在于其中的高科技含量,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有现象。

仁创的产品不是简单地制造,而是高科技创新。沙子无本,创新无价。当然,我们的理念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为我们创造产值。

我们不追求暴利,但追求合理利润。可以说,在我们所涉及到的几个领域,如果是和国外产品直接竞争,功能上会超过它,但价格上会低于它。

记者:有人说你是“技术狂人”,你的创新理念来自何方?

秦升益:我的创新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用《易经》的思想来指导创新。中国的《易经》是智慧,而西方的科技是知识。前者是道,后者是术。用《易经》思想来说,我的创新就是从“相数理”到“理数相”。“相”是形状,“数”是结构,“理”是功能。

譬如,我们买杯子时,*先看到的是形状,后看到的是结构,最后消费的是功能,但**时则相反,*先要满足功能需求,再确定相应的结构,结构确定下来后,再确定形状。这就是从“理”到“数”再到“相”的过程。

记者:你的这些传统文化功底是如何练就的?

秦升益:实际上,我的传统文化来源于幼时家教。我的外祖父是秀才出身,满腹经纶,他在我身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他主要教我练书法,他先写一遍,我再临摹。他写的全是四书五经的古文。由此,《易经》、《大学》、《中庸》、《论语》等就浸入我的血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精神营养就一直滋润着我,指导着我,激励着我。我越来越深入地领悟到其中的精华,也有意识地应用到我的**创造中。

记者:你如何将实验室的创新与市场对接,如何开拓市场?

秦升益:其实,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而是系统创新,不仅仅在实验室需要创新,在市场开拓上也需要创新。

为什么做企业一定要去瓜分市场、抢占市场呢?可不可以创新市场?就像科研工作者经常说,“要紧跟世界前沿”,那都是跟在别人后面,永远步人后尘。我们必须要敢为人先。

引领我们前行的不是市场的潮流,而是社会的需求。我们的理念是通过满足需求,引导消费,创造市场,这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境界。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