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期,这是所有企业都经历过的阶段,无论企业的性质是什么都是从这个时期走过来的。即使是现在的垄断企业:中石油和中石化也不例外。自己因为项目原因,曾经在**石油业都比较“神圣”的大庆油田(用“神圣”一词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呆过两年,在那里深深体会到了老一辈石油工作者为了摘掉中国“贫油国”这个帽子所做的努力和奉献。前辈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和**,用“铁人”精神,**了一个又一个**。
国企尚且如此,其他非公有制的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创业期,共同的目标让创业者们聚在了一起,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全身使不完的劲!吃馒头打地铺,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再苦没人喊苦,再累没人喊累;遇到困难大家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绝不会分什么份内份外,整体的战斗力团队的效率高的出奇。
创业期过去了,很多企业都遇到了困惑甚至危机。有人认为,危机就是组织内的成员丧失了创业时的**。缺乏**,组织的效率大大降低了;缺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多了;缺乏**,各种报告的批复慢了官僚主义多了; 没有热情,相互间沟通困难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加了……
“为什么没有当初创业时的**了,当时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哪去了?”一些组织内的**忍不住总是会问,为什么企业不能**保持那股热情?
**,往往是企业创业时的副产品。
创业时,人少,大家都觉得自己有希望变成股东,都认为事业是自己的,
自己有希望*大*,或者大家没有退路,都一股劲的干。哥几个没有什么等级之分,什么事情几个人一商量,马上就干,这就是创业期的**。
但是,**是非理性的东西,而非理性的东西是无法长久的。企业做大了一点或者脚跟站稳后,创业时的**就会从组织消失,而且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创业初,鼓动大家的那些过头的话不可能一一兑现,因为让每个人都发财是不可能的;或者时间过去了企业本身还没有翻身诺言无法兑现;甚至,组织会进行战略调整,让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人离开加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失落、不满的情绪就会在企业滋生,工作的主动性就会下降,热情就会逐渐衰减……
企业上了一定规模后,维系企业日常运转的一定是制度,成功的跨国企业没有一个会在“守业期”大规模的重建企业热情一味追求创业时的**,不要试图向祖国历史上那样搞各种活动试图靠重建企业创业期的热情来实现“**”,特定的时期就要做符合环境的事。
企业在运行中,不断检讨自身运行各环节的缺陷,不断建立、完善各种制度,不断堵塞各种漏洞,不断修正出现的问题,是企业运行在不断完善制度的保障下,获得健康持久的运行,获得整体运作效率的持续提升,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和持久化。
制度是企业的运行规范,是一种对对员工对顾客承诺的规范;制度是企业运作的操作手册,使得企业各个小单位良好配合,达到支持目标的产生和保证目标的实现两重作用。
毫无疑问,现代化经营,必须要有管理制度化作为保证。扩大点说,如果祖国实现了靠“制度治国”而不是现在的“人治”,那么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传承,才会使得企业保持**。
“企业文化”到底是个什么玩意,该如何对待,引用苏宁电器老总的一句话“企业文化就是八个字:如何**如何分*”!
企业文化犹如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无处不在,它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呼吸新鲜空气的人身心一定会健康,健康的人工作效率和效果就会提高;相反,如果空气是恶劣的、污浊的,那么健康的人在这个环境中呆久了也会生病,个体生小病时间久了组织就会生大病。
关于“企业文化”这个概念,笔者目前还存在于理论和理想的阶段,没有深刻的体会,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这样的大企业呆过,所以欢迎各位博友关于“**和企业文化”这个话题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