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与河南大学的创建

2014-08-08来源 : 互联网

清朝晚期,新式学堂在各地兴起。1903年,科举全国会试进行改革,取消了四书五经的内容和八股文的程式。由于北京顺天贡院被八国联军焚毁,1903年、1904年的全国会试改在全国四大贡院之一的开封河南贡院举行。

科举改革成效有限,有识之士纷纷主张停科举以推广学校。在开封人徐世昌的参谋下,1905年,河南籍政要袁世凯领衔,促成清政府废止科举。在此前后,河南兴办了河南大学堂(河南高等学堂、河南高等学校)、河南优级师范学堂、河南法政学堂、焦作路矿学堂、中州公学等,但办学理念不够先进,河南教育依然落后。

河南政府决定向日本派出留学生,经费的筹集出现了困难,袁世凯获悉,捐银万两资助。1905年,河南首批官派留学生60人赴日。河南省谘议局议员、29岁的举人王敬芳(王抟沙)[2]是其中之一,他在日本弘文书院研修教育。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近代教育之父”福泽谕吉打动了他,福泽谕吉开办庆应义塾,采用西洋教材,进行英文教学,很有成效。

1906年,同学陈天华为警醒国人投海自杀,王敬芳归国,与其他同学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用西学开展留学预备教育。中国公学的河南籍学生有冯友兰、万鸿图、王拱璧、林伯襄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公学停办,王敬芳回到河南。在省城开封,他组织新民学社,主张革新教育,建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2年4月29日,王敬芳作为第一发起人,刊布《筹办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公启》。他在文中说:“举国自由,中州独后,河南之不若人甚矣”,“根本之救治法若何?是非多遣留学欧美,以造就真才不可”,“河南各中学迟钝、腐靡,不足养成留学资格固矣。既名高等学校者,按其实际,亦难言之”,“预备学校所以不能不专设也。”河南都督张镇芳、教育司司长李时灿表示支持,张镇芳、李时灿均为大总统袁世凯亲信。袁世凯也有支持。

1912年9月下旬,河南省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正式开学。校址选在原河南贡院。学校首任校长为林伯襄,曾在河南优级师范学堂、中国公学读书,是李时灿、王敬芳的学生。

标签: 河南大学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