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五十的俞敏洪仍像个在校大学生:长袖衫、牛仔裤、运动鞋、双肩包,走路带风,说话语速飞快,**四射,见人喜欢拥抱,身边围绕的也多是大学生和创业者。
朋友揶揄他就爱混校园界,俞敏洪对此欣然接受,说:我是有浓重校园情结的人。
如今,作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下称新东方,EDU.NY)董事长兼*席执行官的俞敏洪,能力、经验、资源、人脉都随着新东方在纽交所登陆被再度放大,他打算展开真正的理想国蓝图,创办一所鼓励通识教育、培养人文主义精神的私立文科大学。
这似乎意味着圆满,在创办新东方20年后,俞敏洪终于无法满足于短期教育和各类演讲的碎片化表达,打算把自己所提倡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创办一所新式大学。
新东方:去俞敏洪化未完成
俞敏洪可以说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式人物,他的名字也与中国*大的民办教育培训集团——新东方画上了等号。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俞敏洪是失败者,高考考了3次,在北大任教也被迫辞职,当年在电线杆上贴招生小广告时的他肯定没有想到,有**,他会成为中国*出名、*富有的老师。
2012年福布斯中国**榜上,俞敏洪的个人资产达到10亿美元。
与**并行的,是俞敏洪的个人影响力。他开始扮演多个角色:民办教育家、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长……他及其**的新东方团队还在全国多所高校举行上万场免费励志演讲,被誉为当下中国青年大学生和创业者的心灵导师、精神**。
问他*喜欢哪个头衔,他爽快地回答《中国经济周刊》:企业家不需要定位,教育家或导师,都是大帽子,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任何意义。
无疑,俞敏洪的个人影响力已经成为新东方*大的无形资产。2012年7月,浑水做空新东方惊动国内外,一夜之间,新东方股价缩水34%。为迈过这道坎,逐渐淡出的俞敏洪高调回击,调动公司副总经理级别以上的高管,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质询和调查,并发动多位企业家好友,大量回购公司股票,使新东方股价迅速止跌回升。
事后,有人评价:俞敏洪力挽狂澜,一个人救了一个公司。
*大的感悟就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好公司。俞敏洪谈及此事时说得云淡风轻,这个事对新东方带来的影响是股价下降,但我们也借此向全世界证明了新东方这个公司没问题。
除了证明,也有反省。俞敏洪坦承,做空事件对新东方起到倒逼作用,在符合国际标准的一些管理上提高了一个层次。
曾经,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等新东方元老被誉为铁三角,他们嬉笑怒骂相互挤对,在兄弟情义和利益关系的碰撞中推动新东方前行,直到分道扬镳。徐小平说,新东方一直没有走一条路——现代企业制度。
2010年,与所有个人色彩过于浓重的企业一样,俞敏洪主导了新东方去俞敏洪化大戏,重调组织架构,将职业经理人推上前台,下放执行权。陈向东由高级副总裁改任执行总裁,职责范围从所有学校延伸到各业务线条的全面管理。
我现在是不参与新东方日常管理的,我负责战略方向和宏观把控,陈向东负责具体操作。俞敏洪认为,在管理方面,已经去了50%了,但他也深知,真正的去俞敏洪化是做不到的,因为我的影响力还是太大了。
在新东方,俞敏洪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新东方里,处处都是俞敏洪。
自己投个正规的基金会
俞敏洪常常自嘲:我就是个穷酸文人。
瘦削、戴着眼镜的俞敏洪非常符合文人形象,他永远彬彬有礼,文绉绉地说话,走到哪里都要看书,被一群海龟朋友们讥笑为土鳖。他笑嘻嘻地摇头,文人相轻是陋习。
2006年,文人俞敏洪带着中国第一只教育概念股跨进纽交所,标榜着东方的精神,西方的规矩的商业哲学,成为一个资本家。
转眼间,这个中国文人已经成为华尔街投资者的新宠,学会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并逐渐运筹帷幄、游刃有余。
如今,俞敏洪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来审视文人的问题。他*先看到的是大学基金会。基金会本身量就太小了,清华、北大基金会,只有十几个亿的捐款,这是很不合理的。
作为文人,俞敏洪希望企业家们多多捐款,但作为资本家,俞敏洪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家不捐,因为基金会的管理是不正规的。
怎么管的我们不知道,而且其运行效率太低,回报率连银行的利息都不到。俞敏洪认为,基金会必须明确投资和产出,采用真正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办法来运作,比如像美国的大学基金会,完全是按照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来运作,把基金会交给了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
在美国,大学基金总量在过去10年间都翻了数倍,保证了充足的使用量。但在中国,基金总量不足,运行效率过低,基金缩水问题难以解决。
从技术操作层面上来看,实现并不难。俞敏洪认为:主要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是大学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也就是责任不分明的问题。
俞敏洪认为,基金管理应该使用商业规则。10亿做成20亿和做成5亿都是常见的状态。但实际上,基金做多了,大家会开心;做少了,我就被骂死了。
在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教育组讨论时,俞敏洪曾抨击中国大学教育行政化顽疾,也曾讲述他所提倡的商业规则和自由主义人文思想,但结果是,大家都反对我,我一想也是,在座的都是公办大学的校长,哪里听我这一套。说起当时的情形,俞敏洪还是笑呵呵。
没办法,说服不了别人,俞敏洪打算拿自己的*投。谁也管不了,对不对?
办大学:不谈*,只谈理想
对于大学,尤其是名校,俞敏洪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他喜欢收集世界名校的校服,*爱穿美国哈佛大学的帽衫。当了老板,他仍惦记着一有机会就去名校进修,甚至不惜斥资千万,把整个新东方团队都送进美国沃顿商学院。
只要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励志演讲并非空谈。
在俞敏洪的理想蓝图里,他要办一所非营利性的大学。办学资金一定不会动用新东方的上市融资,主要靠企业家捐*,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墙上。这所大学将以经济、法律、商学、哲学等专业为主,体现出人文主义、理想主义和现实结合的办学特色。
在招生上,俞敏洪希望主要面向农村学生。资助贫困学生念大学是我的梦想,一是因为我本身是贫困家庭出身,再就是因为我觉得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更具有爆发力和持久力。
民办大学并不新鲜,近20年来,中国经历过民办大学的兴办高潮期,如今,全国民办大学超过300所,但大多面对着生源不足、教师队伍薄弱、人才培养滞后等难题。
他们把校园造得太大了,用学生学费维持运营,还要有盈利,这不行的。俞敏洪分析说,兴办大学应该是不允许投资的,只允许捐款,当作公益和社会责任来做。所以我鼓励中国富翁办大学,目的要纯粹,没有收益。
俞敏洪认为,国家政策上的不明朗是*大障碍。政策上一方面说产权共有,一方面又要向经营者征税。这就好像你和一个人过日子,对方今天想这样,明天又打算那样,势必造成不稳定的感觉。
在俞敏洪看来,民办大学就像培训学校,实质上应该是是民办教育公司。就是公司化运作,市场调控就完了,作为教育领域的主管部门,对教育质量做监督和控制,免得误人子弟,但剩下来的事就交给市场解决,他办不下去就会关门,教学质量不行也会关门。
从事着一个不无敏感的行业,俞敏洪一直保持着和政府领导部门的积极沟通。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以免产生误解。
即使如此,俞敏洪也感慨,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表。在中国,这个事情不是我能预期到的,如果说土地在那儿,你只要符合手续就能够买,那就会有预期。俞敏洪准备了两条路,一条路是自己整地以后造大学,一条路是干脆把别人的大学买下来。
准备多年,俞敏洪深知其中的复杂和不易,我现在有点倾向于后者,买别人的学校。因为自己造太复杂了。他透露说,已有几个选择在接洽,具体的决定仍需等待。
有人说,这是民办教育对公办教育的挑战;也有人说,这是老俞对中国教育体系和制度的挑战,老俞赶紧摆手,我就是实现点儿自己的理想,仅此而已。
俞氏语录
只要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从自卑中间走向自信的人是真正的自信,从一开始就盲目自信的人其实没有自信。
如果你要引人注目,就要使得自己成为一棵树,傲立于大地之间;而不是做一棵草,你见过谁踩了一棵草,还抱歉地对草说:对不起?
蜗牛的壳是自己加上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只在一个点上。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天才,天才是用来欣赏的,不是用来攀比的。
名次和荣誉,就像天上的云,不能躺进去,躺进去就跌下来了。名次和荣誉其实是道美丽的风景,只能欣赏。
艰难困苦是幸福的源泉,安逸享受是苦难的开始。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